返回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6章 高校巨变,意外的结果[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优秀在校生通过星逸半导体考核,自己愿意休学,直接进入星逸半导体工作,学校也管不着。

    而且从在校硕士开始,即便休学,硕士毕业证拿不到,至少还是名校本科学历。

    这足够减少学生的后顾之忧。

    实际上,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很多本科生都会放弃考研,直接就业。

    毕竟考研的目的,也是为了就业。

    何况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星逸半导体刚开始发展,缺人,门槛低,广纳贤才,本科就行。

    等到三年后,他们读完研,可能星逸半导体就不那么缺人了,到时候硕士都白搭,需要博士!

    如此一来,本科就能够进的星逸半导体,读了个研,反而进不来了。

    这事很常见。

    十年后就是如此。

    前世王逸2015年毕业的时候,没多人考研。

    那时候遍地都是机会,济州这边的浪潮、重汽、齐鲁制药等优质企业的研发岗,普通本科学历就可以进。

    但等到几年后,别说普通本科了,普通硕士都不行。

    像是齐鲁制药,2015年本科药学就能进研发岗,2020年985博士进来都得去车间。

    于是就有鲁大的博士毕业后进了车间,看到曾经的本科同学,已经成了自己高不可攀的上司!

    当学历的提升速度,赶不上学历的贬值速度,努力往往都会是徒劳。

    没处说理去。

    现在的星逸半导体,同样如此。

    现在放弃继续读研,进入星逸半导体,也比几年后研究生毕业,甚至博士生毕业再进来发展得好。

    到时候,非顶级985博士,可能连进来的机会都没有。

    没办法,星逸半导体这几年缺人,但不会一直缺人。

    更何况,在学校继续学习,也只是学习那些过时几十年的落后制程。

    但只要进入种子计划,不仅可以直接成为星逸半导体长约员工,还能直接接触先进制程。

    退学加入星逸半导体的起点,比学校里熬到博士的终点都高!

    没办法,都是些过时的东西,学再多再久,依旧没用。

    进了半导体大厂,该不会还是不会,该重头学,还得重头学!

    再加上星逸半导体种子计划的前途辉煌,待遇优厚,起步就超出很多学生的终极预期,估计大多数的在校生都会心动!

    根本经不起这样的诱惑。

    若是再通过星逸半导体的考核,那不用说,大概率直接退学签约,进入星逸半导体,开启辉煌人生!

    届时学生自己愿意退学,直接进入星逸半导体就业,学校那边也没办法阻止。

    何况学校也知道哪一边发展更好,不会限制学生的未来。

    王逸继续道:“种子计划招聘迅速启动,放宽门槛,本科生就行。只要能力强,人靠谱,通过考核,都可以直接签约,加入星逸半导体种子计划。”

    “这样咱们培养个一年左右,就能成为一级工程师,给资深中级、高级工程师打下手,学习,迅速培养起来!”

    这便是王逸的整盘计划。

    考核筛选优质人才,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只要愿意来,能力强,全部签下。

    培养一年,再通过以老带新百万激励计划,迅速把优质学霸带起来,成为独当一面的先进制程工程师!

    这些二十来岁的名校学霸,正处于人生最巅峰的状态,脑子聪明,学东西快,精力旺盛,能熬能肝,无疑是搞研发的好苗子。

    若是等到三十五、四十岁再培养,要么成了老滑头,出工不出力,甚至只想着拉帮结派,那完了,难成大器。

    还有的达到四十岁,依旧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但熬到这个年纪,身体素质大不如从前,想继续攻坚都有心无力了。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王逸提出以老带新百万激励计划,也是给大龄工程师一个新的出路。

    像是台积电,工程师的年龄大都在3040岁之间。

    这个阶段,都是骨干,经验丰富,也能爆肝攻坚。

    可一旦超过40,那就完全不同了。

    四十岁以上的大龄工程师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继续在一线熬夜爆肝技术攻坚,实在是太难了。

    但经验在,能力在,即便不能像二三十岁的时候那么拼搏,也可以去一些轻松点的研发岗,把重心放在培养年轻工程师身上。

    毕竟年轻工程师成长起来,老工程师也能拿到百万多的晋升奖励。

    有人带和没人带,成长速度完全是两个维度。

    这样的策略,给了大龄工程师更好的出路,也给了年轻工程师更快的发展,也能让星逸半导体的人才储备最短时间内膨胀起来。

    可以说是三全其美。

    而且培养出来的大都是年轻的资深工程师,完全可以为星逸半导体高效率地攻坚十几年!

    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个28岁的五级工程师的价值,远远超过一个38岁的七级工程师。

    前者很容易在三十三岁前晋升七级工程师,并且在三十八岁左右,达到八级工程师,甚至九级工程师。

    而后者想要再晋升几乎不现实,能够像胡老一样,一大把年纪,依旧成果斐然的,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相反大多数四十岁以上的工程师,自己都主动申请离开攻坚研发岗,去普通研发岗,再过几年,就得居二线了。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到时候,专心带徒弟,或者去大学当讲师,也是个出路。

    尤其是几年后,王逸还准备打造一座星逸大学。

    专门培养半导体,AI,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的专业核心人才。

    没办法,这些层面目前高校脱节严重,那些教授自己都不会,都不懂,更别说教学生了,只能照本宣科地拿着陈年讲义浪费学生的时间。

    因此,星逸科技只能自己培养。

    只是星逸大学这事,也得徐徐推进。

    今年先开始产学结合,同时面向在校生推广种子计划,直接签下优质的在校生,进入星逸半导体利用百万激励计划以老带新进行培养。

    这样到明年,就会有一大批优秀的一级工程师,二级工程师。

    这些学霸本就学习能力强,师父为了百万激励再倾囊相授,一年的时间,很多人都能成长到一级工程师,甚至二级工程师。

    而且是接触到28纳米,甚至14纳米的先进制程的一级、二级工程师!

    这些人在星逸半导体只是初级工程师,放到中芯国际,那都是宝!

    没办法,中芯国际的工程师,只有少数接触过28纳米制程,至于14纳米制程,几乎没有。

    当然,签约种子计划的人,星逸科技都会签订长期合约,给予丰厚的报酬和前途无量的培养策略,但也要签署保密协议,竞业协议。

    一旦违约离职,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费和违约金。

    培养无价!

    更何况星逸半导体用先进制程的资深工程师,进行全方位培养,传授他们28纳米,14纳米,甚至10纳米的工艺理论体系。

    这些都是无价。

    一旦违约离职,都要赔付巨资。

    王逸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砸钱投入巨大精力,人力,物力,培养起来的先进制程工程师转身投奔敌营,成了竞争对手。

    这样的事,没人答应。

    说白了,种子计划的合约就是一份10年到15年的长期卖身契。

    一旦签订,星逸半导体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都给予最好的培养,高报酬,辉煌的成长前景和平台,让员工后半生无忧。

    但员工也被彻底锁死,想要跳槽都难,天价违约金可不是说说而已。

    至于说部分进入种子计划的人,直接躺平,摆烂,这样很难。

    在星逸半导体内部,工程师分为一到九级,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划分和考核标准,以及对等的待遇。

    种子计划的员工成长快,每通过一级考核,对应的待遇也会不断提高。

    若是成长的慢,那同批次其他人都成了五级工程师,拿到五级工程师的待遇,那他依旧卡在一级工程师,只能拿一级工程师的待遇。

    没办法,自己不争气,通不过二级考核,怨不得谁。

    会议结束之后,整个星逸半导体都开始了迅速变动。

    胡老更是第一时间安排人,推进以老带新百万激励计划。

    四百位先进制程资深工程师,一人带一位低级工程师,一位实习工程师。

    原本都要自己亲力亲为的工作,如今完全可以交给低级工程师和实习工程师,让他们去做。

    不仅效率提高了,还能带着低级工程师和实习工程师成长,后续徒弟晋升,还能额外拿百万奖金。

    之前还藏着掖着,只让徒弟基础打杂的资深工程师,如今也都开始倾囊相授,甚至恨铁不成钢,严厉要求徒弟。

    恨不得徒弟尽快晋升,自己也能拿百万奖励。

    如此一来,整个星逸半导体都爆发出新的气氛,以老带新,欣欣向荣。

    没让王逸失望的是,北航这边直接通过了星逸班产研结合的模式,就等着上面批准扩招的事。

    同样,鲁大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对于星逸班产研结合,鲁大也都全面支持。

    宋思凝电话里的声音,满是雀跃:“董事长,幸不辱命。”

   &n

第626章 高校巨变,意外的结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