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6章 高校巨变,意外的结果[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鲁大全面支持星逸班,今年就可以招生,并且已经申请扩招计划。如果能扩招自然好,如果扩招不了,鲁大会把原有的半导体招生名额,直接分一半给星逸班!”

    “鲁大这么场面?”王逸都意外了。

    今年就开始招生!

    有扩招名额,直接给扩招名额。没扩招名额把原有名额分一半给星逸班!

    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王逸的意料,太出人意料了。

    鲁大的姿态,只能是诚意十足。

    “当然,校长说了,王董要做的事,鲁大怎么都支持。而且产学结合符合发展方向,也能倒逼鲁大半导体相关学院进行教学理论升级!”宋思凝笑说。

    王逸再度意外:“鲁大校长场面,就是有点不顾集成电路学院的死活了。不过我喜欢。”

    这种直接给星逸班一半学生,倒逼传统专业进行升级,绝对是逼着那些不懂先进制程的相关专业老教授走人,然后应聘熟悉先进制程的新教授,可以说不顾老教授死活。

    但对于鲁大的教学体系升级,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都是大有裨益。

    可以说,牺牲了一群过时的老教授,成就了鲁大的半导体和学生!

    功德无量!

    “替我感谢鲁大校长,产学结合就从鲁大开始,当做重点试点之一。”

    “好的,董事长。”

    王逸清楚,北航半导体有航天任务,没法让出一半名额,只能扩招。

    而鲁大半导体没有,直接让出一半名额,主动革传统半导体的命,只能说有魄力。

    既然对方有魄力,王逸也会全面支持。

    别的不用说,几年下去,鲁大的传统半导体专业也会突飞猛进,升级先进制程体系。

    这一点只要学校立志要改革,不难完成,直接招聘先进制程经验的工程师当讲师当教授,就可以。

    尤其是那些四十多岁的工程师,从一线退下,经验丰富,去大学当老师完全没问题。

    即便是三星、台积电、英特尔的老工程师,都欣然愿意。

    一来,大学教授社会地位高,工作体面。尤其是985、211的教授,那身份加成可不是一般厉害。

    二来,传道受业,桃李满天下,是很多人的社会抱负,尤其是杰出人才往往有这样的情怀。

    三来,半导体大厂工作多年,已经不差钱了,但身体吃不消。

    进入高校当教授,或许待遇一般,但工作轻松体面,完全符合这些老工程师退居二线的需求。

    第四,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这些企业的竞业限制,会限制去其他半导体公司,但不会限制去大学当老师。

    但可惜,很多学校明明可以这么做,但就不愿意这么做。

    毕竟一旦这么做了,那是对校内传统半导体专业的暴风冲击,甚至是连根拔起!

    这背后动的利益太大。

    没有足够的魄力,都难以推进。

    可鲁大这任校长有这样的魄力,王逸很是欣赏。

    同时也给了王逸一个新的思路,从北航等学校入手,有点难。这些院校本就肩负着村里的半导体任务,没法革新。

    但从鲁大这类985入手,那就容易了。

    这类985没有半导体任务,只要学校愿意革新,愿意求发展,完全可以像鲁大一样,大刀阔斧推进半数改革,打造星逸班,倒逼着剩下一半传统班也进行革新升级。

    如此一来,即便没有通过审批的事,都能有半数招生名额打造星逸班。

    那就稳了。

    王逸果断道:“思凝,接下来在其他985、211院校,也推进这一模式,看一看有没有其他学校,也像鲁大一样有魄力。”

    宋思凝明白了王逸的意思:“好,最顶级的985名校推进改革有点困难,但是其他的985比较容易。我们就从这些入手。”

    越是顶级名校,星逸班推进的阻力越大。

    但第二三梯队的985名校,那就容易点。

    这些学校的半导体专业,本就不算突出,如今改革起来有希望弯道超车,超越顶级半导体名校,自然愿意改革,甚至梭哈。

    与此同时,一场激烈的辩论也在某机要之地召开:

    “星逸半导体提出的星逸班,可以推进,但是要有序推进,控制节奏和规模。”

    “没错,一旦推进过快,那传统的半导体专业、学院,都得崩,都要全部乱套!”

    “是啊,这后续影响就大了。相当于对过去一切的全盘否定。之前的那些半导体教授,如何安置?后续如何处理?已经学了一半的学生,后续课程,授课,又该如何调整?这些都是问题。”

    “就是,还是稳着点来,否则容易出大乱子!”

    秦主任却是果断反驳:“稳着点来?稳多久?一年?两年?”

    “如果只是一两年,那一两年后再全面改革,到时候还是出大乱子。”

    “如果稳四年,直接稳一届,那的确能稳一些,但四年时间,那么多学生依旧学习一些过时的落后制程,又有什么用?”

    “到时候不仅是这些学生浪费了四年,我们内地的半导体培养体系,都浪费了四年!”

    “这损失更大!”

    “这……”众人一时语塞。

    也有人开口:“即便如此,也得稳着来,尤其是王逸还想面对在校生招聘,这影响更大。必须稳着来。”

    “稳个屁!都火烧眉毛了,台积电三星都开始10纳米制程的研发竞赛了,咱们还稳着学90纳米,120纳米制程。这不是开玩笑嘛?”

    “就是,即便一时混乱,也得全面改革。”

    “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听着众人的话语,最终还是投票表决。

    不过,好在支持改革的居多,以略小优势胜出。

    随后,秦主任立即把结果告诉王逸:

    “好消息,对于星逸半导体的产研结合,给出了新的指示。”

    “原则上支持星逸半导体和各大高校进行产学结合,打造星逸班。星逸班的招生数量,不得超过原有的半导体相关专业的招生规划,不占原有名额。”

    闻言,王逸欣喜不已:“不占原有名额,重新扩招,扩招名额不得超过原有名额!”

    “这太好了啊!”

    这意思很简单,比如北航相关专业,原本招生名额总共6个班200人。

    现在可以扩招一批学生,打造星逸班,扩招数量不超过200人。

    如此一来,可以一次性扩招六个班。

    而且其他高校也是如此,如果和鲁大一样,愿意再把传统半导体的200个名额,分星逸班一半,那就是300人了!

    这可是好事。

    “秦主任,感谢支持,有这政策,那星逸半导体的发展,将会前途无量啊。”

    “呵呵,政策是支持了,但是如何运作,你们得处理好。尤其和高校的合作,你们的师资力量,得跟上。”

    “放心,秦主任,我们星逸半导体招募了很多四十岁以上的资深工程师,经验不是一般的丰富,最适合当讲师,传授先进制程理论。”

    之前星逸半导体缺人,一直在大规模招聘。

    这些四十多岁的资深老工程师,台积电三星看不上,觉得肝不动了,都弃之如履。

    但星逸半导体缺人啊,只能收下了很多。

    奈何这些人的确是年纪大了,和年轻工程师一样爆肝技术攻坚,真肝不动。

    之前只能做普通研发。

    如今好了,大可以抽调部分去高校当讲师。

    剩下的继续做普通研发,同时带徒弟,进行以老带新。

    随后,王逸又让简子妍从集团抽到了部分人手,专门对接各大高校,推进产学结合的事。

    同时星逸半导体也抽到了部分四十岁以上的资深工程师,准备讲义,去高校当老师。

    这些人不是400位攻坚小组成员,他们的离开,并不会影响当下星逸半导体的研发工作。

    没办法,400位攻坚小组成员也都是40岁以下,能爆肝攻坚的存在。

    对此,很多学校都积极欢迎。

    不仅北航、鲁大这边顺利推进,其他很多高校,也迅速推进。

    整个过程比王逸预想的都顺利。

    最主要原因就是部委答应了扩招,不动用原有的名额,保住了原有的半导体专业。

    但这依旧对那些传统半导体专业冲击很大,很多学校都开始主动改革,也开始着手引入大厂资深工程师当讲师,同时解聘那些过时的老教授。

    当官方和企业都这般表态,高校方面也看懂了局势。

    而且其他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改革,引入先进制程教育,而自己不改革,继续教一些过时制程,学生都不答应,来年想继续招生都是问题,只能被动改革。

    说白了,这种事要么所有高校都不改革,一旦有些高校改了,其他高校都得跟着改。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局势发展,王逸都很是意外。

    本以为只是给的扩招名额,没想到倒逼着高校原有的半导体相关专业也开始了改革。

    一时间,先进制程的推进,都成了ZZ正确。

    而台积电、三星、英特尔那些不受待见,准备裁掉的大龄工程师,也成了高校争抢的香饽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第626章 高校巨变,意外的结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