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小八贪了两千万两?东窗事发的成王!晋王暴怒![2/2页]
【所以蒋伯励在官场上并不怎么讨人喜欢。】
【不是燕王力荐,还有苏为英考虑到要整治官场风气,蒋伯励也不会在应天府巡抚的位置上坐得那么安稳。】
【毕竟除了刚正不阿和为人清廉,蒋伯励很难在地方政务上起到什么帮助的作用。】
【苏为英看到这封奏折以后,当场就震怒了。】
【皇爷爷南北榜案一事,已经让科举有些臭名昭著,再给他这一朝闹出来一个真正的徇私舞弊之案,甚至是有考官收受贿赂让人金榜题名的案子,那这不就彻底毁了科举的公正性吗?】
【没了科举,又如何选拔出人才?选拔出能为朝廷效死力的庶门贤才?】
【为了表达出对此事的重视,苏为英任命自己的阿父陆成安为钦差大臣去调查这桩江南考场的徇私舞弊之案。】
然而在官场上,让上级的领导知道‘有这么回事’,和等待上级的领导过来问‘有没有这么一回事’,完全是两回事,前者一旦出事了,罪名较小,后者出事了,那就是全家掉脑袋的事情。
而让陆成安最看不透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考官似乎根本就没有这个求生的意识,仿佛就在等着陆成安下来查案一样。
【同辉四年四月,陆成安下江南,到了应天府,会同应天巡抚蒋伯励、应天府就藩的燕王殿下进行三堂会审。】
【陆成安将江南考场金榜题名的考生、主考江南考场的十几位考官全部抓来审问。】
【在几番审问下来,一个初步的情况显露了出来。】
【江南贡院的考场中,金榜题名的考生中,有三位严重失察的考生,一人名为高寿、一人名为韦师仲、一人名为吴?。】
【高寿是江西总兵高节之侄、韦师仲是盐商韦嘉宏之子、吴?是晋王的远房族侄。】
【这三人用了三种不同的作弊方式,通过了考试。】
【其中高寿不知道是用了什么办法,提前拿到了考题,将事先就准备好的文章背下来,然后抄写上去,再在考卷上留了印记,方便让考官赵爽认出,以方便提名。】
【韦师仲则是买通了四位考官,甚至在一墙之隔的隔壁考场找了考生做代笔的枪手,抄了答案,做了标记,在成绩比较普通的情况下,最后中举。】
【吴?更是离谱,拿到考题以后,考官唐晓名亲自在后院的衙门做题,等到了交卷的时间,两人交互考卷,将白卷对调,完成了整个考试的过程。】
【陆成安抓出七位受贿的考官,他们虽然几度都进行了自我的辩护,进行了高谈阔论的‘狡辩’,但到了最后还是很干脆地承认了自己受贿的事实。】
【到了这个时候,就该到了结案的阶段。】
【然而陆成安再度审查的时候,新的问题又来了,摸清行贿关系链以后,还有一个复杂的输送链,以及赃款的去向和收款人。】
【陆成安反复审查,线索总是兜兜转转,缺了一笔高达五十万两白银的贿赂巨款不知去向。】
【在这个审查的过程中,陆成安又揪出了九位有作弊行为的中举考生。】
【但过了几个时辰,在陆成安对遗失的‘赃款’越来越关注之际,几个考官的供词忽然一变,矛头猛然之间直指成王与齐王的世子苏延朝。】
【这些受贿考官的言下之意是——高寿进行科举行贿的贿金,所打点的一切费用,极有可能流往了苏延朝的手上。】
【至于另外几位考生真正打点的对象,不是其他人,正是成王苏宁?。】
【他们这些所谓的受贿考官,只不过是受贿的第一环,一个最低级的受益人,而真正收到大额赃款的,则是另有其人!】
【查到这个时候,事情是越来越扑朔迷离。】
【因为此事牵连的利益关系太多,人际关系太密切。】
【但陆成安深知科考舞弊,非同小可,若是不把这条利益链给挖出来,审问明白,恐怕会有更大的动乱。】
【此事,无论怎么样,不管查到谁的头上,陆成安都要一查到底。】
【同辉四年四月下旬,听闻自己被牵扯入了科考舞弊的案情之中,成王立刻前往了审案的地点鸣冤。】
【而一瞬之间,东南地区上百张弹劾成王的奏折以铺天盖地的形式,一封接着一封送到了苏为英的案牍之上。】
【还没等苏为英缓过神来,成王鸣冤的奏折也送了上来。】
【最让苏为英气笑了的事情发生了。】
【成王如实交代了她在东南地区所做出来的一些隐秘之事以及通过自己手段牟利的‘大量赃款’,但对科举舞弊受贿一事,极力辩解,她对天发誓并没有做过这些事情,当然她坦白的原因主要是感觉到了她已经被人暗中所针对,此时此刻若是再不坦白从宽,早晚也会被人拿出‘证据’,致使东窗事发,而到了那时候,她所受的处罚将会更加严重,不如早点把事情给说清楚了。】
很好。
非常好。
本来你科举收个贿,拿个十几万两白银,你主动承认的话,罪过还比较小。
顶多是革职,革掉你东南一带,审查漕运、海运的钦差大臣职务。
你为了告诉我,你从来没有在科举上受贿而坦白了自己在抄家偷钱偷了将近一千多万两白银的事情。
你真行!
你是懂怎么洗清自己嫌疑的。
只要把一个更大的案子牵扯出来。
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再引起注意了。
可是你这让我怎么高兴的起来啊?!!!
苏为英的怒意正在风暴聚集的过程中。
他可以理解成王在抄家上做一点点的小手脚,每次都偷一点点的小钱。
可这才委任了几年不到的时间,就能足足在抄家这件事情上,小偷小拿一千万两白银。
你这让苏为英如何能接受?
要不,成王小姨,你就把科举受贿这件事情认了吧,至少只贪十几万两银子,我的心里还好受点,不用听你讲出这种大实话。
而另一方面,成王是真的委屈啊。
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没有做过,但凡她在科举舞弊的事情上,贪污了银子,她肯定就认了。
问题这次就是最直白不过的污蔑!
成王什么都能接受,但不能接受给别人背黑锅,你让她摊上这种事情,她肯定是要自证清白了。
我做其他的事情,都能偷拿那么多的银子,何苦去贪这点小银子啊!
为英,你要相信我这个皇姨啊!
经历过那么多的大风大浪,成王是真看不上这点小钱了。
【同辉四年五月上旬,成王将自己十年以来,从大晟王朝方方面面,所得到的‘赃款’一千七百万两的收入,全面地统计了出来。】
【在抄家一事上,她非法所得七百多万辆白银,在海运交易,以次充好上,她非法所得二百多万两,在骗取国家资金上,她骗取了将近七百多万两白银,用以建设大宁府。】
【科举舞弊贪污十几万两,根本就是区区小事,以她的眼界对这十几万两的小钱是一点都不放在心上的,故此她没有任何徇私舞弊的动机,望侄儿明察秋毫。】
这会儿,甭说苏为英的心态不好了。
晋王气得都暴跳如雷了。
枉我那么信任你,你居然贪墨了那么多的银子?
上一次抄家孟华的事情,你特么小手一点,直接是偷拿了一半。
你小八还是个人?
我是女帝,都只能从你手上抠一半下来。
你是雁过拔毛是吧?
谁到了你的手上,都要狠狠撸几片羽毛下来。
十几万两都能是小钱了?
想当初十几万两在当初大家伙的手上,都是一笔巨款,一笔前期发育的重要资金。
现在翅膀硬了是吧?!
如果小八交代属实的话,这细细算下来,大晟王朝在抄家上面分到的钱,还没有小八拿得多!
难怪说这次模拟推演里的抄家,晋王总感觉少了那么多的银子,原来是有小八你这条大米虫一直在偷吃。
没有这次徇私舞弊案,谁能知道小八脏钱的事情,什么时候能东窗事发!
然而晋王在这一点上完全想错了。
一千七百万两,是你想象中的极限,而不是小八‘挣’钱的极限。
她在江南组建的【成胜帮】,目前每年盈利大约为312万两白银。
而且成王还有很多东西是藏了一半没有说全的。
实际上,她偷偷脏掉的银子,大约在三千万两左右。
最让成王傻眼的事情,不在于她脏了多少银子,而在于直到现在成王都不知道自己把银子花在哪里了。
现在一番清点下来,小八才知道她是挣了很多很多的银子。
可这些银子,小八是一点都没能感到什么存在感,每个月都感觉自己很穷,一直在把钱流出去搞建设。
不过,摆在现在的问题是,成王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处理,到底是罚还是不罚。
按照如今的情况来看,成王的确没有徇私舞弊的理由,这件事情跟她很大概率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晋王和苏为英在处罚成王的态度上,保持了惊人的同调。
这件事情,可以不找成王麻烦。
可是成王必须要为她所贪墨的一千多万两狠狠地负责。
特么的,那可都是我的银子啊!
都是我的钱啊!
给小八这样偷偷拿去用了。
不给她一点教训,她下次还敢这么做!
晋王和苏为英初步的想法,就是把成王丢到贵州,流放她一段时间,让她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不这样去把她给拷打一顿。
让她尝尝饿肚子的滋味。
她下次只怕是还敢这么做!
......
......
......
第430章 小八贪了两千万两?东窗事发的成王!晋王暴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