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5章 关于改土归流的谋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原因,说起来也十分简单,因为所有的丝绸都被卖到海上去了。

    从海上卖出去的丝绸至少有五到十倍的利润,而在大明境内贩卖丝绸,连一倍的利润都达不到。

    所以,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几乎所有的丝绸都开始流向了港口,然后出海贩售,这才造成了在大明境内丝绸都成了稀缺品的现状。

    出现这种情况的货品不只是丝绸,还包括了瓷器,甚至还有西山特产也是。

    瓷器朱棣还能理解,大概原因应该和丝绸没什么两样。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居然连西山特产也出现了在大明境内一物难求,而全都被装上海船卖到海外去的情况。

    在朱棣的印象中,西山特产似乎并没有安排出海贸易,全部都是通过民间的商行在大明境内售卖。

    看到朱棣有疑惑,王仁便又解释了一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利润差异的问题。

    普通的商行在北平西山拿到货以后贩卖到南方,大概能获利一到两倍。

    然而,如今这些商行在北平拿到货后,根本就不在市面上销售,而是直接就送到港口。

    那里的海商,出价就是至少三倍以上的利润,至于出海卖多少钱就没人知道了。

    如此一来,那些在北平拿货的商行肯定宁愿直接把货物运到港口卖给海商。

    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利润更高,而且资金回笼的也特别快。

    等到王仁说完之后,朱棣就陷入了沉思。

    出现如此情况,却是朱棣之在决定开海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产量,只要有足够富余的产量,那么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

    但是增加产量,也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要想办法平衡内需和外贸之间的关系。

    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了,远远不是一份圣旨或者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

    当然,完善的方案只能从长计议,目前要解决这事儿只能依靠政令来实现了。

    朱棣要求王仁接下来就让政务院尽快制定出一套约束海上贸易量的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海商每年能够海外销售的货品总量作出一个限制。

    当然,这个限制也是浮动的,需要根据海商自身的规模来进行核定。

    核定后这个量,也不是恒定不变的,每一年都可以通过某样货品全年的产量进行调整,

    总之就是产量越高,海上贸易限额越高。

    王仁记下了朱棣的要求,表示接下来就会尽快让政务院商讨这个方案。

    说完这两件事,王仁又提出了让他最伤脑筋的问题。

    在朱棣亲征安南以前,就给王仁下达了一个指令,让他筹建大明皇家钱庄。

    而这个所谓大明皇家钱庄,实际上就是朱棣想要打造的大明中央银行。

    在朱棣出发亲征安南之后,王仁也确实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第485章 关于改土归流的谋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