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系统来大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章 管仲谋国莫当真(第四更)[1/2页]

    “不行不行,易弟,那边太危险,何况你不能离开长安。”李成器汗毛都立起来了。

    他没想到李易要亲自出去,开什么玩笑?

    把易弟往外派,纯粹是大材小用,易弟就应该呆在庄子。

    然后大家谁有什么涉及到国策的问题,找易弟询问。

    见过宰相不在朝堂,往外跑的吗?

    “我不去,别人不行。经济战,不好打。”李易坚持。

    “知道,《管子》中写过,管仲一次次用经济战打败别的国家,找人专门学一下,就会了。”

    李成器拿出来《管子》一书,其中写了管仲经济战打鲁国、打衡山国、打楚国。

    打楚国的时候说是用钱买鲁缟,然后鲁国人就不种田了,都种桑树养蚕织缟。

    然后齐国呢,继续买。

    最后鲁国没粮食了,齐国就把鲁国给坑了。

    打当时春秋时期根本不存在的衡山国的时候,说管仲知道衡山国兵器好,高价买兵器。

    衡山国都打造兵器,没人种田,吃不上饭了,齐国又把衡山国给坑了。

    说打楚国,高价买楚国的鹿,低价卖给楚国大量粮食,楚国就养鹿而不种粮,没粮了,齐国把楚国给坑了。

    李易知道这些故事,他露出哭笑不得的样子。

    “大哥,那是故事,假的,齐国哪来的那么多钱,能够把一个国家的主产业给撑起来?

    那个国家赚了钱,就把钱留着,不花,天天养鹿、打造兵器、织布?

    我说高价收购蒿子,京兆府的百姓可是把田都不种了,专门种蒿子?

    春秋时期的货币乱七八糟,用青铜制作,齐国从哪弄来的钱?”

    李易跟李成器说,别听故事,故事里的就是一种思路。

    真实情况不存在,现在百姓还用鸡蛋换东西,用竹筐换东西。

    还有绢帛也当钱花,铜钱根本不够用。

    百姓赚了钱,当然要消费了,难道一直留着?

    种桑树养蚕要多长时间能种好?一年产几次蚕?

    这个过程中,可是齐国在提供粮食,然后突然断粮。

    也就是说,齐国当时钱多的可以让鲁国进行大面积毁田种桑,并且样蚕的程度。

    同时齐国还能低价把粮食卖给鲁国,支撑鲁国国民的日常餐饮。

    既然你齐国都这么牛逼了,你还怎么不直接开干?

    想想把,齐国要那么办,生产力是别的国家多少倍?

    生产力背后是生产技术,生产技术在用应的时候都是带动军事技术。

    “啊?不行?”李成器还觉得自己看了《管子》,就能把经济战玩明白呢。

    “经济战是简单的买卖行为推动的,却不是简单的买卖。要有个过程,双方在贸易中互相得利和失利。

    综合得利多,叫贸易顺差,就是占了别人的便宜。

    综合得利少,叫贸易逆差,被别人给占了便宜。

    逆差中,大量的资源流失,国力衰减,通常伴随的是对外货币贬值,而对内却通货膨胀……”

    李易又给大哥讲国与国的贸易关系。

    “资源流失,就是贸易逆差?”李成器总结一下。

    “不,如果只是出口物资而不够买别人的物资,账面上体现的是贸易顺差。

    若我告诉他们那个地方哪有好的铁矿和煤矿,他们大量开采。

    等卖到咱大唐,他们是资源出口性的贸易顺差。

第六百章 管仲谋国莫当真(第四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