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系统来大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三章 为国不求眼前利(第五更)[1/2页]

    “大哥这个牡蛎运来的及时,在不知道牡蛎的具体情况时,应该多煮一会儿。”

    李易想着毕构的事情,先跟李成器说吃的问题。

    他那时的牡蛎带壳,是为了烧烤和生吃。

    不带壳的牡蛎,一般鲜的要包冰,外面有层冰衣。

    按照斤来卖,带冰衣的必须要便宜,否则大家不买了。

    不挂冰衣行不行呢?时间短行。

    放时间长就不可以,所以很多网上的商家会储备好,挂冰。

    不带壳的牡蛎肉都是用机械来压,把壳压碎了,肉就取出来了。

    壳用来制作肥料,跟鳕鱼的脑袋一样,提供化工原料。

    李成器从善如流,把牡蛎扔火锅里煮着不管了。

    “易弟,若是交通便利,从长安到海边,冬天可以送来许多冻硬的海产品啊。”

    李成器说着海产品,想到的是洛阳。

    大唐一赶上水路漕运不好,没饭吃了,皇帝就带着群臣跑到洛阳去。

    洛阳的黄河走不了,运河能走,运河一结冰就刨开,保持通畅。

    等再往南一些,温度不是很低,船可以直接把薄冰给撞碎。

    到长江交汇处,低温也承受不住长江水的冲刷,有冰会被大量的水给消融。

    “我这次赚的四十万缗,就拿出来修长安到洛阳,洛阳那里通着大运河的通济渠。

    路修好了,往后再运输,其他地方的到洛阳,洛阳到长安。

    夏天水路两用,冬日陆路畅通。

    没有南方物资支援,只凭借长安和蜀地之间的地方提供辎重,打突厥费劲啊。”

    李易说着就用筷子蘸了蘸白酒的酒水于桌子上画出来一个简易的地图。

    地图是他那时的甘肃、青海一部分,这些地方是突厥所在。

    打吐蕃,有长江和其他支流,加上蜀地物产丰沛,可以挺着。

    大突厥从哪里运?目前为止还是蜀地。

    蜀地百姓承担着大部分的对吐蕃和突厥的战争后勤。

    他们明明出产很多,留给自己的却非常少。

    战争不能集一国之力,只能速战速决,大唐决不了,就拖着。

    唐朝时候的天气状况好,吐蕃那里也能种大量粮食,都干到大食那里去了。

    这不行啊,要拖也是应该对自己有利,不能指望蜀地百姓吃亏。

    打西南蛮,朝廷不出粮草,自己和蜀地盐商达成协议。

    吃的还不是蜀地百姓出?那里冬天能生长植物,蜀地百姓就要多吃一些野菜,把粮草卖给盐商支援前线。

    为一地者,只牟其利;为一国者,当图众安。

    李易觉得自己不是为了一个地方出谋划策。

    他图谋大,蜀地百姓总吃菜,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李易想着,便和李成器说出来他的目的,汇大唐物资,供将士决吐蕃、突厥之战。

    “易弟,你又要把钱拿出来修路?”李成器夹菜的筷子夹不住菜了,他的手在抖。

    四十万缗,易弟刚到手,扔出去了。

    “其实我想收过路费来着,但我知道他们不会给。

    修一条从长安到洛阳的快车道,以后我想赚钱也容易。

    我就住在长安东边的灞水庄子,每天有很多钱财进庄子。

    多出来四十万缗,没处用,我给出的又不是牛马,是兑换券。”

    李易坦然,指望朝廷和别人作甚?

    他自己有钱,那就花呀。

第五百四十三章 为国不求眼前利(第五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