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末年生存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六章新的生活[2/2页]

    老妇人赶紧回道:“官府又给房子、粮食的,如今又给了耕地,谁还会跑?谁都不想再回到山上再过那种苦日子了。”

    卢里与老妇人恭敬的送里长走了,他们发现这里的官与他们之前老家的官非常不同。

    他们老家的官每次出来都是带着一帮人到百姓家里找粮,找到的粮食后安上各种税,就把粮食收了上去。

    而这里的官员居然赶着马车送粮食,二人之前不止是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

    卢里扛着大袋的粮食往屋子里走,这一袋粮食非常重,但卢里感觉浑身是劲。

    当他返回来的时候,看着阿母已经把剩余的半袋粮食扛到院子里了。

    卢里赶紧过去接过来说道:“我不是说让我扛了吗?非得给自己找活干。”

    老妇人没有说话,她现在也感觉自己身上有许多力量,没有了以前的悲观,心情都开朗不少。

    老妇人看着放到地上的粮食说道:“不能把这粮食放到地上,受潮后容易发芽。”

    “那放在哪里?”卢里挠了挠后脑勺说道。

    “先放到睡觉的地方。”老妇人指着炕说道。

    卢里用破布条把袋子口绑紧,然后又把粮食放到炕上。

    接着卢里开始和泥,老妇人去外面捡一些树枝与石头,两个孩子正在炕上玩耍。

    卢里和完泥,他也在房子的周围找起石头。要是有砖就更好了,但砖可是好东西,谁看到都会捡到家里,再者也没有人会随意的把砖扔了。

    卢里捡到了石头,没有看见砖头。

    老妇人也回来了,抱着的树枝上有不少的石头。

    卢里把釜放到属于锅的位置,然后用些大的石头填充四周固定,接着用和好的泥抹好。

    老妇人去向邻居接了火种,邻居是三十多岁妇女,她热情的招待老妇人。

    老妇人有些不安的进了屋子里,刚从太行山下来的她对这种热情有些难以适应。

    在太行山上每个人首要目标就是活下去,那里没有律法约束,一些人为了活下去,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她看着邻居的锅与她家的釜大为不同,她有些好奇的指着锅问道:“你的釜怎么这样?”

    妇女看着自家的锅漏出一种优越感,她说道:“婶子,这不是釜,它叫锅,比釜好用多了。”

    老妇人顺应妇女的优越感说道:“这东西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吧?”

    听到老妇人的话,妇女更加高兴的说道:“这是我家男人当了民兵队长,官府赏的。”

    接着妇人把一小把树枝用火种点燃,然后递给老妇人。

    老妇人拿着点燃树枝翻过墙头回了自己家。

    妇人还热情的招呼要是缺什么可以来借。

    老妇人一边表示感谢,一边往屋子里走。

    老妇人把点燃的树枝放到灶坑里,然后往上扔枯草,等火势大了,就开始填树枝。

    卢里已经把釜固定好了,他在外面看着烟筒高兴的喊道:“阿母,冒烟了,真冒烟了!”

    老妇人也出来看了一眼,然后就让卢里出去找更多能烧的东西,她要做饭,现在太阳已经向西落了。

    老妇人又向邻居要了些水,然后又取出两碗的米做了粥,

    她又在釜上搭上了几个干净的树枝,从包裹里取出来四个馒头热上,这是她在来的路途上节省下来的。

    今天是他们到新家的第一天,所以她忍痛做了两碗稠的粥,并且一人一个馒头。

    小女孩与小男孩早就饿了,当看见釜上的馒头后,都围着灶台看。

    卢里抱回来一些干草与树枝。

    饭好了,老妇人把馒头取下,把粥盛出来。

    这时候卢里佩服阿母的远见,当初他让阿母把盆罐扔了,阿母不肯,说什么也要自己背着,现在这些东西都用上了。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256章新的生活)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东汉末年生存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第二百五十六章新的生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