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朝燕歌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集 今朝元正 第五章 九天阊阖[2/2页]

    此时大殿内汇集了千余名官员,数以百计的内侍、宫女,仍不嫌拥挤。

    如此规模的殿宇,也就汉国差可比拟,宋国、晋国的宫室都要相形见绌。

    大殿正前方设有王、公以及客使的席位,正如段少卿所言,汉使的专席位于最前方。

    正中的玉阶上是唐皇御座,座后设有被称为黼??钠练纾??傲凶乓徽庞裰频募歌瘢??白笥疑栌醒???耸甭?舷阊挑留粒?谟??芪х匀聘《??倘珞戳?掏略破?

    殿内千余人鸦雀无声,诸王公卿在各自席侧躬身而立,静候皇帝临朝。

    辰时将至,云板声响。

    一名戴着鸡冠状红布绩头的卫士高声呼道:“圣上驾到!拜!”

    殿内众人同时拜到,口称:“万岁!”

    几名内侍手击云板,快步走出西序门,接着是手捧皇帝玉玺的符宝郎,几名身着紫袍,颌下无?的宦官,随后数名宫女手执障扇,迤逦而出。

    官员们依照朝仪,伏身拜倒,不敢仰视。

    程宗扬倒是不在乎,抬眼看了个仔细。

    那些障扇是用孔雀翎毛编造而成,长约三尺,光泽灿然。

    此时连成一片,只能从扇下的空隙隐约看到皇帝衮服的衣角。

    监察御史眼看着汉使君前失仪,但此时也无计可施,只能怒?冲冠地奋笔疾书,待散朝之后再行质问。

    一排障扇行至阶上,将御座遮得严严实实。

    片刻后障扇散开,正中的唐皇李昂出现在御座上。

    他头戴冕旒,身着玄衣?裳,带剑服佩,系着长绶,舄靴上镶着金饰。

    六名执扇的宫女退到座后,符宝郎将玉玺摆在桉上,跪坐在阶下。

    李昂二十多岁年纪,与汉国天子和宋主年岁差不多,颌下留着短?,相貌与李炎相似,只是多了几分文雅和清秀。

    不过最吸引程宗扬目光的是御座周围的五名太监。

    御座右前方是一名头?花白的紫袍老者,他腰悬金鱼袋,面相犹如一个老婆婆,皮肉?弛,只不过一?鹰鼻使他面相平添了几分阴鸷。

    博陆郡王李辅国,一个封王的太监。

    程宗扬朝旁边的席位看了一眼,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下面还有一个将来会封王的太监。

    天底下爵位最顶尖的两个太监遇到一起,着实值得纪念。

    小贯子可比自己上路多了,这会儿伏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只看这态度,就是个懂事的。

    御座左右各有两名紫袍宦官,程宗扬按照杨玉环当初的介绍,一一对应。

    胖乎乎长得像个面团一样的是鱼朝恩,神策军观军容使。

    浓眉大眼,肤色苍黑的是仇士良,掌左神策军。

    程宗扬后来才知道,仇士良与窥基一样,同样是武将勋贵出身,人家五个儿子都是入宫之前生的。

    这会儿下巴光熘熘的,看来是真割了。

    四方脸,卧蚕眉的的是王守澄,枢密院左枢密使,掌军事。

    八字眉,面容瘦削的是田令孜,枢密院右枢密使,掌政事。

    这一王四公军政全拿,什么国家大事,他们五个商量着就办了,下面这千余官员只用听命就行。

    至于皇帝,摆在御座上就够了。

    据说当初李昂登基时,因为前面一连几位皇帝横死,李辅国还特意安慰他:圣上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李昂感激之下,封其为博陆郡王。

    李辅国拿着玉柄拂尘,抬手一挥,尖声道:“再拜!”

    立在柱下的内侍齐声道:“再拜!”

    官员们再次拜倒,“万岁。”

    再拜之后,身为司空,平章军国事,群臣排名第一的王涯站起身,走到西阶席前。

    他先脱去靴子,然后跪坐在地,一丝不苟地解下佩剑,放在席上。

    随后起身踏上玉阶,走到桉前,跪倒称贺。

    “臣,司空王涯言: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与天同休!”

    唐皇垂拱端坐,李辅国道:“起。”

    王涯起身,倒退着走下玉阶,回到西阶席前,佩剑纳履,回到席间。

    李辅国长声道:“拜!”

    群臣伏身再拜,“万岁!”

    仇士良踏前一步,“诏!”

    掌管政事的右枢密使田令孜上前跪拜,双手举过头顶。

    仇士良将一卷黄绫御诏放到他手中。

    田令孜托着诏书,毕恭毕敬地退下玉阶,然后走到群臣东北,面西而立,尖声道:“有制!”

    群臣拜倒承旨。

    田令孜展开诏书,拖着声音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

    群臣山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下来,王公重臣入席就座,百官躬身侍立。

    从尚书省开始,禀报各部一年来的功绩。

    然后是各州郡刺史,藩镇派来的官员述职奏事,敬献贺礼。

    唐国三百余州,不过基本被四十八藩镇分割占据,藩镇以外的只剩下三四十个。

    饶是如此,近百名各地官员逐一拜贺敬献,还是花去不少时间。

    冗长的仪式从清晨开始,一直持续到午时前方告一段落。

    接着还没有完,六部、州郡、藩镇之后,轮到各方使节拜贺。

    程宗扬坐得昏昏欲睡,终于轮到自己,赶紧起身道:“汉国使臣程宗扬,为皇帝贺!”

    说完递上一份礼单便算完事。

    内谒者接过礼单,逐一宣读,无非是金珠玉璧等物,唯一的不同是多了霓龙丝衣十套,而且位置很靠前,听起来就很珍贵的样子。

    毕竟是自家生意,这么好的广告机会,肯定不能错过。

    李昂一直高踞御座,等内谒者宣读完,才第一次开口,“贵使远来辛苦,还请代朕向贵天子问好。”

    程宗扬只好再次起身拜谢,“臣遵旨。”

    方才记下汉使失仪的监察御史愣了一下,皇帝出席元正大朝会向来是不发御音的,所有要宣读的内容都由宦官代劳,若说失仪,这该是皇帝失仪了。

    他满心纠结地斟酌半晌,最后咬牙提起笔,将汉使失仪的字句统统抹掉。

    随后晋、宋、昭南使节一一拜贺,晋国使臣谢无奕的贺礼是珍珠十斛,玉马一对,丞相王茂弘手书的长卷一幅。

    宋国使臣童贯敬谢的贺礼是丝绸千匹,玉屏两副,金制的水运钟一台。

    昭南使臣申服君的贺礼是象牙百支,犀角十对,玛瑙凋成的酒樽、器具数十件。

    到了秦国使者,身着羽服的徐君房起身离席,一手托起水晶球,“秦国使臣徐君房,愿为皇帝陛下占卜,敬贺大唐国运宏开。”

    殿中寂无声息,群臣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位秦国使者。

    别人敬献的都是金玉宝物,你占一卦当贺礼?据说秦国去年遭了灾,可都穷到这地步了吗?徐君房旁若无人地走到玉阶之前,双手捧起水晶球,举过头顶,一边迈着步子,一边吟诵道:“天地之母兮,阴阳之根。日月之宗兮,水火之本。

    五行之祖兮,三才之元。高天厚地兮,洞府仙山。玄象灵官兮,神仙圣众。风雨晦朔兮,春夏秋冬……”

    程宗扬几乎有捂脸的冲动,春夏秋冬都出来,大忽悠的咒语都这么随便吗?

    眼看着徐君房装神弄鬼,殿上官员神情各异,都不明白秦国这是什么意思?万里迢迢派来个跳大神的,在元正大朝会上当着大唐百官,六朝使臣,四方属国的面,转着圈的丢脸?这是不打算过了?徐君房终于站定,举起水晶球,朝天说道:“小子徐君房,愿奉十年寿命,伏请昊天上帝,求占大唐国运。”

    他紧紧闭上眼睛,大喝一声,“妙法天球,开!”

    一片炽白的玄光从他手中放出,那?水晶球彷佛化为一轮烈日,光芒四射。

    紧接着,刺眼的白光收敛成一个丈许大小的圆球,将徐君房上半身笼罩其中,在他头顶的位置浮现出云朵的轮廓。

    光影飞速变幻,彷佛以极高的速度穿过云层,当最后一片云雾消失,一片苍青的大地出现在白光中间。

    殿中响起一片惊呼声,巨大的光影中,山脉、河流清晰可见,大片大片的田地如同翠玉,点缀着无数镜面般闪亮的湖泊,彷佛一位神?正从天上俯瞰大地,五湖四海尽收眼底。

    无论玉阶上的一众宦官、宫女,还是殿内的王公大臣,全都张大嘴巴,吃惊地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连高居御座的唐皇也不顾礼仪,“腾”

    地站起身,紧张地盯着变幻的光影。

    这是哪里?是大唐吗?大唐的疆域,大唐的国土,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大地徐徐展开,咫尺千里,方寸之间包容天地。

    而且这一切都是活动的,云在动,水在动,田野中青绿的禾苗如同无边的波浪一样随风起伏。

    忽然一个人影从光影一角掠过,他穿着宽长如方形的袍服,头上戴着一顶凸起的古怪绿冠……没等众人看清,光影蓦然消散,就像一场梦幻般,消失无痕。

    披着羽衣的徐君房脸色通红,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满头大汗,头冠上的翠羽也软垂下来,看上去多了几分狼狈。

    然而在场众人再没有一个人敢轻视这位秦国使者,目光中都多了几分敬畏。

    徐君房像是举着千钧重物,慢慢将水晶球收到胸前,刚要举步,忽然脚下一软,跌坐在地。

    他喘息着想站起身,一连几次都没能爬起来。

    李昂省悟过来,立刻道:“赐茶!打扇!”

    李辅国亲手捧起茶盏,走下玉阶,送到徐君房嘴边。

    一名宫女举过障扇,替他扇风。

    徐君房喝了几口茶,脸色略有好转,嘶哑着嗓子苦笑道:“昊天之威,一至于斯。在下身负烈日,法力耗尽,险些化为乌有,惊甚,幸甚……”

    “方才……方才……”

    李辅国迟疑道:“咱家还看到天上有个人影?”

    徐君房低低咳了几声,“在下折寿十年,诚感昊天上帝,乃命仙人来贺。一点微末法术,让诸位见笑了。”

    白?苍苍的博陆郡王堆起笑脸,“岂敢!岂敢!”

    说着又嗟叹道:“折寿十年啊。”

    徐君房吃力地一笑,“比起大唐国运,区区阳寿也算不得什么。”

    说着他挣扎起身,抱着方才大显神异的水晶球伏身拜倒,“恭贺皇帝陛下!

    昊天降旨,大唐国运昌隆,风调雨顺,四海殷富,此乃太平盛世也!”

    含元殿内,群臣仍在发怔,童贯第一个反应过来,叫道:“为大唐皇帝陛下贺!万岁!”

    群臣连忙跟着叫道:“万岁!万万岁!”

    李昂连连点头,面前的白玉旒珠摇动着,连声道:“好!好!好!来人,请贵使歇息片刻!散朝之后,朕当亲加慰问!”

    程宗扬也是佩服,一段翼装飞行的影像,让徐大忽悠都玩出花来了,还仙人来贺……怪不得大忽悠穿成这样呢,连头冠都是跟人家头盔上的摄像头学的。

    徐君房露出这一手,立刻被奉为上宾,几名宫女、内侍小心搀扶着,送他下殿休息。

    朝会至此,余下的虽然还有四方属国敬献各种奇珍异宝,但与秦使的贺礼相比,都变得索然无味。

    倒是来自波斯的使者引起了程宗扬一点兴趣,那名使者敬献礼物之后,在殿上声泪俱下,称国都泰西封被破,苦苦哀求唐国出兵,助波斯复国。

    李昂对使者的失仪并没有表示出太多不悦,只通过李辅国下诏,将此事交礼部叙议。

第十集 今朝元正 第五章 九天阊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