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幻之盛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九章 归来 新生[1/2页]

    第五百四十九章归来生

    “温暖的阳光照耀万物大地

    宁静的时间流转无暇旖旎

    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隐于尘寰心远地自偏”

    行进地马车内,飘逸出歌声沥沥,正唱的是《唐拉雅秀》

    我终于可以回长安了,随着开春,来自草原的压力也缓解了许多,朝廷可以抽出多的人手,总整编的畿内各军,也算初具规模,于是皇帝小白终于松口了。

    想到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坐马车上归心似箭的,连欢好玩车震都有些心不焉。

    由于是轻装出行,我身边只带了尉迟瑶和林素昔,其他女人还得留洛阳,虽然从小东西到,都有些老大不情愿的,但还是给我准备了半车,她们亲手做的小衣小袄、布娃娃、香囊什么的小玩意。

    前者是对我经营西域的事情有大用处,正好回去上手,后者是我贴身的书记,属于那种有事她做,没事就做她的类型。

    现两个女人只穿着贴身的小裙内裳,衽膝跪我身旁,林素昔一边轻轻给我推拿,往嘴里喂的阿雯做的酥馅点心。尉迟瑶用胸口枕着我的后脑,一边意犹未的清唱着这首曲

    休息了一会,我又拿起一份总章参事府的统计。

    这是一份从河西流民中吸收的各种匠户和商贩的名单,商言商,发动外围体系和下游资源,支持河西作战的同时,也要把可能的利益大化,挑选合适的青壮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加强屯垦和经营计划。

    我想了想,又把另一份枢密院的通报拿出来。

    根据《防舆录要》,大唐现有二十四道并六大都护府,籍兵士八十七万,数量看起来相当可观但是分摊下来,其实就没有多少。

    要知道后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国土面积大幅缩水的宋朝,光是禁军和厢军就养了一百多万,还不包括哪些地方性质的乡兵、弓箭手、藩兵之属。

    按照传统秦岭——淮河天然南北地理分界线,淮南、江东、江西、岭南、黔中,剑南六道大概有兵二十八万至三十万。

    其中以剑南道的防务重,既要镇抚南蛮百夷,又要防备来自高低的吐蕃,大概有兵十三万,其中主要集中已经归入南平府的八州六镇,总计边军七万,轮驻的卫军、北军两万左右,其余半数归剑南节度使都督的成都行营名下,半数分守各地望要;

    岭南道次之,五府经略使加上一个安南都护府,不包括的地方团练和藩兵,大概有兵六至七万,另一个主要力量海上的南海都督府,也不计算内。

    其余的都分布相对平静的淮南、江东、江西、黔中各道,主要是掌握各道都督手中的机动力量,以黔中道少,大致一万人,其余都是应募性质的团练或是百夷藩兵。以淮南道多,大概有三万人。

    当年为了防备永王和清剿天平乱党,江南三道就有号称二十万兵。这些南方道也是朝廷早开始裁军的地方,东南的人口和财赋始终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然后是从东到西的北方各道,安东道并安东都护府,就维持六至八万,主要镇扶罗、渤海等海东各藩,其中有两万是朝廷中军直属的安东讨击军,一万多当地守捉军和藩军,同时还有改土归流的郡县,还有保护近十万安东进行开拓的屯垦团。

    平卢道六万,主要镇抚松漠都督府等内外契丹、奚族故地,以及监控曾经与范阳叛军关系密切的九林等杂胡各部,虽然多有缺额,但是这一部乃是河东军的精锐,一直与境外的叛藩作战,所以是北地各军中少有的劲旅;

    河北道作为中原腹地,包括都畿道内有兵十七万,也是朝廷机动的战备力量,分为十一个镇,数十个到上百个军、城、镇、戍,不过这十七万有很大的水分。

    一方面是虚报浮饷,因为久无战事军镇扰民,地方败坏的厉害,一方面是朝廷一直致力于裁汰亢余,河北境内的官军,盛时曾经多达数十万,虽然划道分走一部分,有勒令归镇一部分,但是剩下来还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以至于某些地方分税制下,既要留州,又要输军,要朝赋,每两三户养一兵的,地方不堪所负,百姓再次从回归的家园逃亡。

    宰相李泌费千辛万苦,冒着多次被人暗杀的风险,才把这个数字减到了每七八户养一兵的比例。

    但是这一道的军队也是各色门阀世族势力渗透厉害的,除了枢密使兼都元帅郭子仪名下,规模大的朔方军外,象河北四柱臣两王等,各种名头的大小节镇撤并后,生下来的士卒都集中这里,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纠缠一起,也是一股可观的力量。

    经过历次动乱后的损耗、清洗和重整,再加上防堵和监控那些室韦、秣?等受灾南下的草原胡部需要,现朝廷真正能堪调用的,十不过一二,还要考虑轮替补充大同、天塞等镇边境驻军的问题。至于工程军和漕军,是按照地方团练的标准来养的,以劳役自收自支勉强可以自养。

    河东道情形与河北道类似,属于朝廷备前的军区,目前还有四个军的番号约三万人,主要集中太原府附近。

    云中道,主要是仆固怀恩的藩军和河东军分出来的部曲为主,大致有四至五万,分布下受降城附近,后方州县主要以维持治安和缉防盗匪的团结兵和守捉兵为主。

    山南东西两道的军镇都撤废的差不多,只剩下都督名下直属的行营军分别为两万至三万,主要分守要冲,维持地方则以团练兵和守捉军,或者干脆以衙役丁壮为主。

    然后是分布关内道和京畿道的军队,主要是朝廷直属的卫军、北军,也有十五至八万的规模,不过因为历史原因,真正补全的编制,只有近十万,因为河西和回纥的变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出征外,再加上皇帝东狩,带走了很大一部分宿卫,长安相对的空虚才会让某些人的野心生出侥幸来。

    河西、陇右就不用说了,名册上残余的军队要么跟随高适的金吾军,还不可预知的路途中,要么全部集中河西行台帐下。

    河西唯一有点实力的是与回纥比邻的三受降城各部,因为回纥事件中表现出的响应迟钝和处事上的暧昧不明,除了前河西节度副大使马懔等少数人外,从行营的参军、判官、兵马都知,到地方的兵马使、防御使、守捉,到经手的书办等胥吏,都接受严厉的后续清算和追查,哪怕战死者也不能幸免。

    此外就是西的安息北庭,不过有些鞭长莫及,本身还有些自顾无暇,象安西都护府,虽然号称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但实际安西四镇直辖的兵力只有二万四千人,再加二万北庭兵也没有多少,而其中真正经久善战的士卒,已经安史之乱中被抽空,现以军户成长起来的一代军居多,要他们守土还可以胜任,但是长途越境作战就太勉强了

    所以一个吐蕃入侵,就让大唐朝廷措手不及,几乎是疲于应付。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大唐当然还有庞大的战争潜力,但是要想把这种潜力全面动员起来,并转化成训练有素的战斗力,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无数财力物力的投入。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像龙武军一般有先见之明似的,建立了多级轮换替补的战略预备体系,可以短时间内拉起一支数目不菲还看的过去的临时军队,但是这种动员是以牺牲将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为代价的,动员的比例越大,对体系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越大。

    毕竟动员那些工厂里的劳力,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进度,目前只能优先维持与军队相关的生产任务,而这个春耕季节再把适龄的青壮大量拉去打战,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走这一步的。

    这次我回来,同行的除了三千扈卫仪仗外,还有一万一千名河北、河东各镇零星抽调出来的整编士兵。

    与纷扰的北方不同,南海的形式总体还是一片大好。

    根据之前的那分海舆图,远的据点已经标注到西天竺至安息南部的海岸上,其中大的据点,位于后世印度西端的卡提阿瓦半岛上,半岛大部分为火山岩地,只有沿海一带,才有火山泥冲击出来肥沃平地。

    半岛沿海上分布着三个天竺小国,都是虔诚的佛国,其中有名的,是作为佛牙舍利产地的西天竺羯陵迦国,有伽兰10余所,僧500人;坎贝湾东岸的跋禄羯?闫殴?兴?0余所,僧300人;卡提阿瓦半岛及其东岸马希河一带的苏刺?鞴??兴?0余所,僧3千人。

    由于短靴形的半岛与西天竺地区,被自西而东横亘的山脉和东部大片沼泽阻断,与内地连接实际上只有东西两条相对艰险的通路,因此这些国家的对外交流,主要是通过海路往来,从地缘上说,也天竺南端的狮子国,关系加密切一些,由于地理的原因,因此西天竺普遍存和混杂的婆罗门教和大食教列国中,保持了佛教信仰的另类。

    他们信奉的教派,是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法的混合体。这三个国家都是典型的小国寡民,大的苏刺?鞴?俟?丝谝膊还?甙送颍?〉陌下霍?闫殴?俟?湃?耐蛉耍??掖蟛糠址植嫉拇逭颍?醵季褪且桓銎甙饲?丝诘母劭谛〕牵?故前萃辛舜τ谘睾C骋紫呱系挠攀坪捅憷??还?ü?肽诘刂罟?奈锊?灰祝?魑?持紊喜悖?故窍嗟钡母挥校?┭?姆鹚露际怯媒鹨?楸葱奚傻慕鸨袒曰汀

    半岛的位置相当好,

    从西端的卡奇湾出发,只要两天就能达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阿曼海,再沿案北上,只要五天,就可以到达大食国,大的港口马士巴拉,都一千料以上飞鱼船的活动半径内,而且这三个国家作为传统海贸中转口岸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只要稍加改造和扩建,就可以供远道而来的唐船进行补给和修造。

    不过收服着三个国家,并把它变成唐人的前进基地,却是因为一桩意外之举,本来的计划是,自从攻灭室利佛逝国,洗劫了婆罗浮屠圣地后,所得的舍利子,巡游沿海,后狮子国召开舍利子供养无遮大会,几乎是天竺沿海的所有佛国都派人都来瞻仰。

    其中就有这三个来自西天竺的小国,他们狮子王城共襄盛会,并做以共同的信仰做互保盟誓,接受大唐的册封和赏赐,然后名正言顺的派出使团,就地勘测之后,以建造行馆,寺庙为由,从当地获得河口的土地,由唐人建造城寨。这样原本的武装攻取和威逼利诱的多种准备计划就派不上用场。

    后来才知道,事实上西天竺的形势对佛教徒来说很不好,来自北方大食教渗透和来自中天竺复兴的婆罗门教的侵逼,让西天竺的诸国屈从大势之下,信仰佛教的君王越来越少,这三国,也不过是依靠了陆地上相对封闭的地理胜形,又供有佛宝勉强维持自主,他们到狮子王城几乎是借着这个由头来请求援助的,能够得到大唐名义上和实质上的庇护,算是意外之喜了。

    要知道北天竺、中天竺的佛门弟子,几乎都成了过街老鼠,只能地下以密宗的形式进行暗中传薪。

    毕竟大唐南海都督府南天竺的威名还是不错的,虽然和很多佛门教团有利益之争。但就算是恶名也是一种威慑,几乎是病急乱投医的一拍即合。

    要求驻军?没关系,当地可以提供数千人的饮食,要求献出人质也没关系,一大把儿女随便你挑,三国的君王甚至可以发动百姓来协助唐人,他们的王城附近修筑城垒和港口。又通往内陆的山口和沼泽边缘分别修筑了城寨。

    建材全是当地的石头和用火山泥调制的灰浆,几乎只用三个月,就筑好了基本城围。正好三个环海据点,抵角相望,目前三地共计驻扎有两千名南海团练和一万多名附奴,还有十几个南海土生唐人组成半武装的围垦团。。以西天竺那种散乱割据的孱弱状态,很难对他们真正构成什么威胁。

    安息东部海岸的天赐岛,完成初步的屯垦和营造,真正投入使用前,这里就是都督府经略大昆仑海大前沿基地,也是众多唐船万里远行后,进入大食人的实力范围前,中转和修整的重要港口据点。

    马车停下的震动,将我的思绪拉回来。

    长安通化门那高大笔直城墙,已经眼前了,还有闻讯前来迎接的长安文武的代表。

    京兆尹兼刑部侍郎萧华,右龙武将军同北衙检校使、副都部署韦韬,检校礼部侍郎薛景仙等一干人,还有一堆我名下的幕府、军府两衙署僚,来自枢密院,总章府挂着检校、兼、守、判、知之类同正员的员外官、特置官等。

    匆匆会面,快刀斩乱麻处理完他们这一摊子事,回家走的是通化门和开远门之间的横街,这条横街宽达三百步,为长安同类之,仅次贯穿长安中轴的朱雀大街,打出我的仪仗,这一路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战争对后方的影响,已经直接体现这座古老的都城中,越来越频繁的巡查和宵禁,拥堵街道上的人流和摊贩明显少了许多,路人也变得有些行色匆匆的,不愿街上多逗留。据说城中已经看不到乞丐和另一些名为泼皮无赖之类,名为大都市寄生物的存。

    多是来不及避让,被驱赶到路边,表情复杂夹道欢迎的百姓,也有一些欢呼声,他们主要是与龙武军密切相关的产业和人家,有些是长期养成有些盲目的信心,估计是认为我这个内枢密都回来了,就基本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大唐与回纥的边境没有大规模的驻军,除了留屯军户和团练,因为回纥之行被宣传的神乎其神,很有点“但使龙城飞将,不叫胡马渡阴山的味道”。他们只要对付的,只是一些内战中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的小部落。

    还有一些自认为加理智一些的,心态复杂的多,主要流传官吏之间的说法,认为让一个枢密使突然离开皇帝身边,回到长安,那一般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带着好消息来,要么是坏的消息,不会有其他的。

    要知道,前两天才发生了吐蕃来使大唐境内遇袭受伤,随从全部都死光的恶性事件,着也是我回到长安的官面上的借口。

    回到府上的时候,正是春天晴明的日子,午后气温高的时候,一群围着孩子晒太阳的女子中,我终于见到了我的第一个孩子,这个世界留下的第一个血脉。

    “这就是。。”

    似乎是某种莫名的纽带,那些女子中,中我一眼就看见采薇怀抱里的婴儿,小脸粉红彤彤又皱巴巴的,蜷缩起来小的象只猫儿一般,裹襁褓还看不出将来的长相。不过近旁的那些女人,都信誓旦旦的指出,口鼻嘴眼儿上与父母的某种关联。

第五百四十九章 归来 新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