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2/2页]
甄文君亲自去了一趟孝县,见了卫景安和长孙悟,发现除了这两人之外,卫家和长孙家还有诸多有领兵作战能力的将器之才,这让甄文君颇为意外。
其实想一想便容易理解,大聿中枢从明帝后期开始便逐渐暗弱,李举登帝时也是幼帝,那时候中枢便加快了衰弱的进程。虽有谢氏辅佐庚太后垂帘听政,可庚太后毕竟平庸。以甄文君对谢扶宸和谢氏一族的了解来看,谢扶宸最大的能力便是在权术之斗上,施展暗杀铲除异己的手腕高超,可真正论起治国,他身居三公高位之时也未见有什么建树。饥荒依旧贫困依旧战事依旧。所以谢扶宸的精明并未能阻止各大家族的做大,神初这十一年和诏武五年为如今四海鼎沸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各大世族本就有百年积累,神初和诏武年间更是疯狂储备力量。如长孙悟这种表面上是个纨绔子弟,突然跃上马背指挥二十万大军进退自如者不在少数。不说别人,单是姚家就有不凡的出挑者,甄文君是亲眼见识过的。
以为李延意之死会导向最后的结局,谁知冲晋这一记重拳打在大聿苍老的躯体上,竟打出了这么多新问题。其实就算冲晋不犯境,李延意一死,这些埋伏了多时的世家们也会迅速崛起,依旧会如同今日一般内斗不止,各自称王。
甄文君在和卫景安长孙悟等人连夜商讨夺下燕行和攻破汝宁大计的同时,也在思索现下自己的处境。
现在她拥有步阶和其他二十多位谋士,每一位都是她精挑细选十分不易才征来的。能够作为将领的除了朱毛三和零星几位之外,还有盟友关训与姜妄,以及他们手下的将士。这二人现在是盟友,往后却说不定。并不是对他们有什么偏见,说起来全都是甄文君自己的原因。现在的甄文君已经无法像年幼时那般,轻易地相信一个人,轻易地对谁倾注过多的情感。她总是害怕有朝一日会被背叛。她明白这是谁带给她的教训。这教训就像是一鞭子,狠狠挞在她幼稚的身体上,将她细嫩的肌肤抽碎,蜕变成了一个凡事都要多想三分的“成年人”。长久看来,或许也是件好事。
盟友正是一时利益联合,说到底兵将车马辎重和资源全都是各自掌握,想要收回随时都可以。甄文君必须要继续拓张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
三日之后集中火力攻打燕行。
甄文君等人在商讨过后便趁夜返回了如县。于如县鼓舞士气制定行动路线后,甄文君收到了从怀扬寄来的信。
关训在信中说,幸好甄文君及时调兵回去支援才将姚家军打退,否则这一次姚家的突袭肯定会给怀扬造成巨大的损失。
甄文君回快信,告诫关训不可大意。这姚家已经在燕行让卫家吃了大亏,曹子茂和葛子鸿这两位奇人都入了姚家之下,只怕还更有波折。
写到此处甄文君顿了顿,除了提防姚家偷袭之外,还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要办。
现下阿母送去了异乡,甄文君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战事中来。谋士和兵将都要继续征,冶铁坊不能停,她还让送阿母去宿渡的亲信在宿渡开镖局和钱庄,全心全意赚钱。
最重要的便是南方格局。
虽然大聿陷入战火之中,万向之路的源头被毁,可这条耗费巨资的商贸之路绝对不能荒废。
既然汝宁没办法作为万向之路的起点,那么就另设一个起点。曾经输入大聿中枢的滚滚红利换个地方,流入全新的起点吧。
当初她选择位于南方的怀扬也是出于这点考虑。
怀扬作为犯人流放的偏远地区占有群山之险,无论北方如何打仗,通往南方各国的万向之路可以不受影响,甄文君打算把万向之路的起点搬到怀扬,把怀扬打造成一流的繁华商贸都市,成为下一个汝宁。到时候她将会有无比雄厚的财力支撑所有未竟事业。
她对自己经商头脑很有信心,但有一大阻力,那便是挨着怀扬的南崖姚家。
第447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