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风起南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5章 新局面[2/2页]

    5月底,由奥匈战俘编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经西伯利亚遣返途中叛乱,占领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重要城镇。国内的Пh克拉斯诺夫、Аn邓尼金、АВ高尔察克、hh尤登尼奇等反革命匪帮在外国干涉军扶持下,趁机在各地成立傀儡政权,发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叛乱。

    1918年夏季,苏维埃俄国丧失四分之三领土,陷入四面包围的险境。

    苏俄陷入了全欧洲各个国家共同的干涉战争之中,以Вn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与国内外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918年下半年至1919年初,红军在东线打败捷克斯洛伐克叛军,解放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

    在南线抗击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进攻,胜利地保卫了察里津;

    在北线遭受到大洋帝国严厉打击,前线军队损失严重,战线一退再退。;

    在西线收复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1919年初,大洋帝国驻罗马尼亚20万机动军团出击,消灭了112万红军武装力量,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相继沦陷。

    至1920年底,协约国又策划俄国反革命武装发动3次大规模进攻。1919年3月,由高尔察克担任主力,从东线发动第一次进攻,尤登尼奇和邓尼金从西、南两个方向紧密配合,企图攻占莫斯科。

    4月底,红军开始反攻,击退高尔察克和尤登尼奇白匪军的进攻。

    7月底,苏俄红军消灭高尔察克主力,解放乌拉尔。

    年底,大洋帝国和英美联军顺着西伯利亚铁路,一直打到了叶卡捷琳堡,并且迎接俄国沙皇玛丽亚一世在叶卡捷琳堡正式登上帝位,成立了西沙俄帝国,范围包括乌拉尔山以西直至北冰洋广袤的地区。

    7月,大洋帝国和英美联合干涉军和邓尼金叛军主力汇合,准备从南向北发动第二次进攻,攻占库尔斯克和奥廖尔,直接威胁莫斯科。

    此役,大洋帝国甲级师团和乙级师团借口修整没有出战,只派出第22、27、29丙级师团,合计42万人的军队参与作战。

    10月初,苏俄红军转入防守,在奥廖尔、沃罗涅日等地重创邓尼金,苏俄红军损失也超过百万,艰难万分的夺得战略主动权。

    1920年6月,苏俄红军付出巨大代价消灭邓尼金主力,1920年8月,Пh弗兰格尔(邓尼金残部)配合波兰军队,从西、南两个方向发动第三次进攻,波军一度攻占基辅,大洋帝国军队早早的撤退回后方休整,独自留下波兰军队顶在前方。

    苏俄红军于8月下旬转入反攻,收复基辅,乘胜追击至华沙城下,大洋帝国军队装甲军团大规模的反击,导致苏俄红军损失70余万人后被迫退却。

    11月,苏波签订停战协定。

    12月,苏俄与大洋帝国停战条约签订,至此,苏俄国内战争和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至此基本结束。

    根据停战条约规定;以卡马河为界与乌拉尔山脉为界,卡马河以西包括叶卡捷琳堡和彼尔姆地区,车里雅宾斯克和秋明地区,全部归属西沙俄帝国。

    苏俄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欧洲国家,丢失了自己五分之四的领土,还有无比广阔的纵深。

    与此同时作为战争赔偿,苏俄将乌克兰克里木半岛和敖德萨及赫尔松地区全部割让给大洋帝国,这就是大洋帝国皇帝罗霖梦寐以求的欧洲版图,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手中。

    敖德萨及赫尔松地区6万多平方公里,加上克里木半岛24700平方公里,合计9万平方公里土地位于黑海之滨,位置紧靠着罗马尼亚,南方就是乌克兰地区,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这里,没有受到巴尔干半岛纷繁局势影响,民族成分比较单一。

    借着欧洲混乱的局势,居住在该地区的斯拉夫民族大多被驱逐出境,只留下一大片空旷的城市乡村,驻扎在罗马尼亚的近20万皇家禁卫兵团官兵们,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集体的转移过来,就地形成了新的主体民族。

    同样的,在欧洲立下卓越功勋的官兵们,可以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转移到此地生活,根据功勋的大小,免费获得从上万亩到百余亩不等的功勋田,享受和平时期的平静生活。

第375章 新局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