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风景这边独好[2/2页]
按照美军的报告,武器装备不足,士兵训练不足,后勤辎重不足等等诸多的困难,阻碍着美军进一步发挥实力。
在英法等协约盟国看来,美国军队是比意大利更加逗逼的角色,然而,协约国的着眼点并不在于美军的战斗力,而在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无以比拟的物资供应能力。
在这一点上,包括大洋帝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也无法取代美国的作用。
在这一场残酷激烈的欧战中,大洋帝国完全占据了原来历史上扶桑国的利益,并且在美国的利益中挖去了很大的一块。
然而,毕竟是经济体量和经济底蕴的限制,大洋帝国竭尽所能也无法取代美利坚共和国的作用,至多只能在其中分一杯羹。
截止到1917年末,因为欧战海量资源的需求,牵引大洋帝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短短三年内,经济总量翻了一倍还多,国内的各行各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
尤其是欧洲战场上急需的军事装备制造业,飞机,大炮,武器弹药和装甲车,以及海量的后勤装备,源源不断的输出到欧洲战场,带来难以想象的丰厚利润。
残酷的欧战之前,大洋帝国背负着高达48亿银洋的巨额国外贷款,短短的三年之中,大洋帝国不但还清了巨额国外贷款(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国外贷款不在其内),还拥有了总额达76亿银洋的债权,这一笔巨额债权还有迅速扩大的趋势。
罗氏国际银行在战争中迅速壮大,储备的黄金总数进一步增长到4200多吨,由此超额发行帝国银洋钞票,极大地刺激了帝国内经济发展。
大洋帝国商业界巨头南洋银行,交通银行和帝国建设银行都借着欧战的东风,得到了长足发展,d国内的银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带动占据垄断味的橡胶园种植业和橡胶加工业全面进入欧洲市场。
大洋帝国占据的天然橡胶业和加工业,垄断了国际市场上973的资源和市场,还有大量的产品蜂拥而入欧洲市场,这其中包括钢铁、锡、棕榈油、石油以及芒果、玉米、榴莲、虾米、芋头、绿茶、红豆、咖啡,还有烟草、海产品罐头、水果罐头、船舶和各种发动机等。
旺盛的订单让每一家工厂都开足了马力,工人的缺乏导致很多人把主意打到了终身苦役身上,结果到了帝国皇帝罗霖那里全部否决。
由此,大洋帝国的商人挥舞着钞票,前往北方大陆疯狂的掠夺年轻的劳动力,在民间自发的形成了一股下南洋的热潮,带动大量的北方人口移居南洋地区。
帝国皇帝罗霖考虑再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社会上剩下的一些50岁以上宗教人口,还有一半年轻力壮的终身苦役,全部用轮船送往了欧洲,美其名曰支持欧洲前线战争,叫做赴欧劳工。
通过这一个坚决措施,大洋帝国再度向欧洲输送了130余人口,留在帝国本土的全部是50岁以上年老体弱的终身苦役,总数不足90万人。
按照矿山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高强度的劳动,这些人至多能再坚持几年。
至此,帝国皇帝罗霖华裔血脉大一统的蓝图全面实现,虽然这些华裔人口中,有带着包头的阿三,有来自西亚波斯的黑眼睛黄头发,也有高鼻深目的欧洲人。
但是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华裔血脉,最起码能够结结巴巴的讲两句汉语,信仰佛教或者道教,要么就是基督教,有这些就足够了。
第368章 风景这边独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