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陈旧观念[1/2页]
荷兰王国对东印度群岛的殖民统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时期(1602年~1799年)。
二;荷兰王国直接统治时期(1800年~1830年)
三;强迫种植制时期(1830年~1870年)
四;自由主义殖民时期1870年~至今
荷兰王国的强迫种植政策,源自于利益的驱动。
强迫种植政策是保守的荷兰殖民者范登·波士提出的,他说;
“爪哇人过于愚昧无知,没有权力者的帮助和领导,他们不可能做出任何进步事业。
因此,必须强迫他们劳动。
爪哇人每年只需要进行120天的劳动,就可以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其余时间不能让他们闲着没事干。必须强迫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种植出口作物。”
1828年10月,范登·波士被国王任命为中将,担任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在他的一力推动下,整个殖民地区施行臭名昭著的强迫种植制度。
强迫农民种植欧洲地区需要的热带作物咖啡、甘蔗、蓝靛、茶叶、烟草、肉桂、胡椒等,产品折抵高额赋税上交,并且每年要服60天以上的劳役,令贫苦农民苦不堪言。
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导致回教起义不断,才有了后来的自由主义殖民政策,其实换汤不换药,只是表面上讲的好听罢了。
萨敏就是贫苦农民中敢于反抗的杰出者,他在爪哇群岛组织的反抗被镇压之后,为了逃避追捕,一路潜逃到加里曼丹岛躲藏起来。
一年半之前,萨敏在哈达兄弟鼓动之下,毅然在西加里曼丹岛首府坤甸,再次举旗造反,顺利的攻下了华裔大财主罗正财家私人军火库,取得了大量枪支弹药和金钱。
在此基础上,凭借萨敏在贫苦人民中巨大的号召力,以及伊势蓝教士大力支持,起义军迅速的发展壮大。
萨敏起义军风一般席卷了加里曼丹岛,很快扩充到8万多人,荷兰当地殖民者匆忙组织起来数千人的民军,企图将萨敏起义军扑灭在萌芽之中。
得力于哈达兄弟来自菲律宾近两千亲历过血战老兄弟帮助,经历数次血战,起义军付出重大代价,终于击败了当地荷兰殖民者镇压军。
至此,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遏制萨敏起义军发展,很快,萨敏将起义的烽火播撒到整个加里曼丹岛。
仅仅四个多月时间,加里曼丹岛起义军滚雪球似的扩大到三十多万人,将加里曼丹岛一切的庄园主,土著贵族以及殖民者镇压军统统摧毁,形成了燎原之势。
胜利来的如此快,贫苦出生的起义军首领们面对胜利,在无数的财富,美女,美酒面前,很快的迷失了。
这也是各国农民起义历来的通病,俗称;胎里带。
在狂热伊势蓝教士怂恿下,为了解放受压迫中的伊势蓝教信众,用不着菲律宾情报部的暗线哈达的推动,在一片热烈盲目乐观的氛围中,萨敏起义军很快做出了向爪哇群岛进军的决定。
已经成为起义军首领的哈达,假惺惺地表示反对,表示应该慎重从事。
他的意见淹没在一片的进军声中,被其他起义军首领一致公议,率领着手下三万多人,留在加里曼丹岛看守大本营。
不是一名印尼人,很难想象瓜哇群岛对一名普通群众的吸引力。
换言之,差不多就是偏远山区或者小城市的人,对于北京,上海的向往,对于江浙富饶之地的向往,这一种执念可能更深一些,促使他们义无反顾的做出向瓜哇群岛进军的决定。
1901年底,在荷兰殖民者统治较为薄弱的东爪哇新加拉惹地区,偏僻的海滨城镇新加拉惹首先发动暴乱,很快,有组织的暴乱摧毁了当地的殖民统治,接应来自加里曼丹岛大批萨敏起义军过海。
先期,萨敏起义军过海达5万多人,最高峰曾达二十余万,一度攻破了东爪哇地区重要城市新加拉惹市,声势大振,引起了荷兰殖民者的恐慌。。
东爪哇地区贫苦民众应声而起,在伊势蓝教士号召下,很快,新加拉惹地区出现大小数十支起义军,
第181章 陈旧观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