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廉颇之志[1/2页]
公元311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清晨时分,夏口的码头上(东吴黄武二年(223),孙权筑城于黄鹄山(蛇山),取名夏口城。位于今天的武汉市内。)
陶侃神色平静地站在风口之处,眺望着汉江之上的烟波浩渺,竟是隐隐有些痴了(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
“郡守大人,这大早上的风寒露重,您还是早些回去吧”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就是这会子能到了,老夫还想再等上一等”
“大人,您还是让末将一个人在这里候着罢,一旦发现山将军的船队,末将一定立刻派人通知大人”
陶侃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看了眼依旧带着铁面具的朱伺
“仲文啊,老夫都已经从武昌城赶过来了,要是再错过山将军的船队,那这一趟就算是真的白来了”(武昌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
“大人原本就不该特地过来,应詹大人已经派了人前去接应山将军了,大人又何必亲自前来?!毕竟大人的年岁”
“年岁怎么了?!你就比老夫小多少了?!”
“末将是真担心您的身子,而且现在荆州大乱,万一来得不是山将军的船队,而是那些无法无天的水贼,那可就太危险了呀”
“哈哈哈!只要有你铁面朱伺在这里,哪个宵小敢在你朱老虎的头上动刀动枪?!你可是和马隆一样被朝廷亲赐过“赤幢曲盖”啊!”(赤幢曲盖是一种属于将军出行时,所用的仪仗和旗帜。)
朱伺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得意,可又马上皱起了眉头(马隆是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官至东羌校尉,封奉高县侯,平定了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之乱。)
“哎!要是镇守襄阳的是大人您,那也不至于被王如那帮贼寇打得这般惨不忍睹,听说??瓠蛮也在四处作乱,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既然襄阳已经陷落了,那咱们就好好商议商议,等开春之后怎么收复失地也就是了”
“恐怕山将军是不会轻易让大人来主持反攻大计的”
“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事情了”
“可应詹已经提前一步去接应了,而且还立即派人前来夏口向咱们通报,大人难道还不明白他应思远的心思吗?!”
“现在襄阳那边可是乱得一团糟,应詹想要独自力挽狂澜,恐怕也不是什么易事,太过心急反而会适得其反,尤其是要对付那些??瓠蛮,即使恩威并用,收效也不会太大,所以咱们不如就先按兵不动,多多招兵买马,筹集粮草,以备不时之需吧”
“哈哈,大人果真还有廉颇之志?!”
“哈哈哈,要不然老夫为什么要让你去加快建造大船?!老夫可不舍得让你这样精于水战之人,整天赋闲在家含饴弄孙啊”
朱伺立刻来了精神,甚至挺起了胸膛,忍不住开怀大笑道:“哈哈哈,我就知道大人你也是个不甘寂寞的,哈哈哈!”
“哈哈哈,人老心不老啊!不过你可一定要记住了,无论是谁,只要他是一心为了荆州百姓,咱们就应该不计前嫌地去帮助他,甚至是鼎力相助!这样咱们荆州的百姓才能少受一些战乱之苦啊”
朱伺敬佩地点了点头,略带崇拜地看着一身正气的陶侃
陶侃捋了捋褐白的长须,忽然有些感慨地说道:“哎!若是咱们两个都能再年轻个二十岁就好了”
可就在这时!
望楼上的小卒突然高声大喊道:“快看呀!前面好像有船队过来了!”
不久之后
山遐搀扶着颤颤巍巍的山简,步履蹒跚地走下了帆船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廉颇之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