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千零四章:隆庆元年春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信是一回事,要背下来还是很简单的。也真没几个读书人就完全相信自己所学的,还不是考试所迫。

    真正最大的挑战是语法改错与拼音选择。这两项好些人习惯了自己本地的想当然,那要做错,基本都是错而不自知的。

    即使是这一个年节,被礼部引为标准的杭州大字典卖出去了上千本。但真到考试时,特别是方言地区的,那还是相当吃亏的。什么声调区别,前鼻音后鼻音,HF不分那都是常态。

    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锦衣卫指挥使还让人找了个杭州的官话说书先生专门来调教过萧平安七八天的读音、语法问题。

    要是没有这些特训,萧平安也得抓瞎。

    后续的诗书经义,考察的重点也从解释圣人之言,变成了,提取中心思想,解释圣人或者作者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写,必要性与价值在哪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关系。突出一个理解圣人的不容易,潜台词自然是世殊时异,事异则备变。只是后边可没写明。就靠考生自己去参悟了。

    算术明道其实是之前算学的改良,现在的算术明道基本就是统计学。礼部在题干里出一个统计表格,抬头是讲问卷的目的方法过程,表里内容有一些人口统计学特征,有一些要分析的问题回答,当然里面少不得还有一些缺失值。一百多个统计样本。径直就让考生看问卷统计表分析其中反映的问题,解释为什么。算术加解释,所以才叫算术明道。

    今年是第一年,朝廷也不好公布什么真问题来问这一群生瓜蛋子。于是乎直接从经济大学堂的课堂案例中剽窃删改了一份表格让考生们分析。

    经济大学堂课堂上有一篇统计是否要继续读书考秀才或者举人的统计问题。

    直观上课,工作经验越多工钱越高,科举层次越高工钱越高。

    但联合两者一起看,就有一个非常荒谬的现象,继续科举会吃亏。因为科举会挤占工作经验的时间。而工作经验多三年带来的好处多数情况远大于科举升一级。见好就收才是符合利益最大化的。

    这一点要是学了后世的回归分析就很好看出来,就算没学过,分类化几个点阵图其实也能明白。事实上,题干就推荐了化点阵图来解析。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释,这不是荒谬吗?让人放弃科举,见好就收,那自己这些人辛苦来参加会试干什么呢?

第两千零四章:隆庆元年春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