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方剂杂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生脉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寅时的药灵山笼罩在青灰色薄雾中,石阶缝隙里新生的车前草还挂着夜露。人参俯身查看昏厥的书生,见他十指指甲泛着不正常的紫绀,这是《形色外诊简摩》中记载的"阴竭于内,阳浮于外"之象。书生怀中露出半截《四书章句》,书页间洇着暗红血渍。

    "先生书生喉间发出气音,胸骨上窝随着呼吸深深凹陷。人参三指扣住寸口,指下脉象如按葱管,浮大中空之状正应了《脉经》"芤脉浮大软,按之中央空"的论述。他掀开书生衣襟,见虚里穴处搏动浅促——这是宗气外泄的危候。

    松涛声里忽然掺入清泠水响,麦冬踏着露水疾步而来,襦裙下摆浸染着忍冬藤的清香。"且看舌象!"她指尖凝起一缕水汽拂过书生唇齿,原本紧闭的牙关竟自然松开。但见舌体瘦薄如风干橘皮,舌面纵横裂纹间渗出细小血珠,正是阴津枯涸的明证。

    五味子从老松枝头倒挂而下,发辫间缠绕的忍冬藤开满金钗般的花朵。"好重的汗酸气!"他翕动鼻翼凑近书生额角,"《医宗金鉴》有云'汗出如油,阳气脱也;汗出如珠,阴精竭也',这位仁兄倒是两样都占全了。"

    人参广袖无风自动,掌心升起鸽卵大小的金色光团:"当以独参汤急固其气——"

    "且慢!"麦冬玉瓶轻摇,瓶中涌出的清泉在空中凝成麦冬植株虚影,块根处流转着月华般的光晕,"气脱固当补,然阴竭若不理,恐成孤阳飞越之变。"她指尖牵引水汽渗入书生太渊穴,干瘪的肺经穴位竟如久旱逢霖般微微鼓动。

    五味子忽然将竹筒倒扣,五颗朱果在案几上摆出梅花阵势:"人参补气为君,麦冬滋阴为臣,我这五味子嘛..."他双掌合十搓动朱果,酸甜气息竟化作肉眼可见的淡红雾气,"酸收甘缓,既防津液外泄,又能化生阴液。"

    三道药气在空中交织成八卦阵图。人参的金光自膻中穴注入,沿任脉下沉丹田;麦冬的碧流从太渊穴溯肺经而上,润泽枯焦的支气管;五味的红雾则锁住周身毛孔,将外溢的阳气缓缓压回百会。书生青紫的指甲渐渐转红,虚里穴的搏动也变得沉稳有力。

    暮色四合时,书生已能倚坐石凳。他抚着不再灼痛的咽喉惊叹:"三位莫非是传说中的药仙?"五味子闻言笑倒在松枝上,发间银铃乱响:"我们不过是天地灵气所钟的药灵,倒是你——"他突然正色,"肺阴大伤非旬日可愈,山脚村落有位老妪擅熬二冬膏,你明日可去求些来。"

    麦冬会意地补充:"天冬、麦冬各半,蜂蜜收膏。每晨含服一匙,正合《慎柔五书》养阴润燥之法。"她发间的麦冬花忽然飘落一瓣,正落在书生残破的书页间,遇血竟化作"气阴相生"四个篆字。

    书生蹒跚下山时,山风送来断续的咳嗽声。那咳嗽带着空洞的回响,像是有人用破鼓槌击打陈年皮鼓。人参白眉微动:"听这咳声沉哑,怕是燥咳经年累月了。"五味子把玩着朱果接口:"前日采药路过西村,见晒衣竿上晾的麻布中衣带着血丝..."三人对视间,晨露在松针尖端凝成水滴,悄然坠入等待滋育的干裂土地。

    晨雾裹着浓重的草药气息漫进西村茅屋,竹帘缝隙漏下的光柱里浮沉着细小的尘埃。老妇蜷在褪色的蓝花布被里,每声咳嗽都像从空洞的胸腔深处挣出,带着破瓮般的回响。屋檐下晾晒的麻布中衣,前襟处褐色血渍晕染成残月形状。

    "婆婆,且伸出舌头。"麦冬葱白似的指尖点在老妇腕间,三根青筋在枯瘦的尺肤下突兀跳动。《四诊抉微》所谓"久病见真脏脉",此刻寸口脉细如蛛丝,时而又现代脉间歇,恰似《金匮要略》中"咳而上气,此为肺胀,脉沉者难治"之证。

    五味子忽然掀开窗边陶罐,晨光斜照在罐底痰液上,泛起珍珠母般的诡异光泽。"痰中带血却无腥臭,此非肺痈实热,乃阴虚火炎。"他捻起根茅草蘸取痰液,草茎竟未被腐蚀,"《丹溪心法》说得好,'阴虚咳嗽,忌用燥剂'。"

    人参广袖轻拂,老妇后背肺俞穴处衣物无风自开。但见穴位周围皮肤干皱如龟甲,与周围肌理形成鲜明对比。"肺阴亏损,子盗母气。"他转向麦冬,"该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麦冬发间玉簪突然化作麦冬植株,块根处渗出琼浆般的汁液。"《慎斋遗书》有云,'欲养肺阴,当滋胃阴'。"她指尖牵引汁液渗入老妇足三里穴,原本凹陷的胃脘竟传出汩汩水声。五味子见状轻笑:"妙哉!阳明胃经乃多气多血之经,这才是'培土生金'的正法。"

    老妇忽然剧烈呛咳,指缝间漏出带着血丝的痰液。人参双指并拢点在天突穴,沉声道:"且看舌象!"但见伸出的舌面布满纵横沟壑,舌苔剥落处露出镜面般光滑的肌理,正是《辨舌指南》中"猪腰舌"的危候。

    "寻常剂量怕是杯水车薪。"麦冬玉簪突然迸裂,七颗麦冬籽如北斗七星排列在老妇中脘穴,"当效法吴鞠通'增液汤'之意,以甘寒重剂救阴。"她周身泛起青碧光芒,茅屋内竟

第67章 生脉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