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淮扬新韵入渝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要是食客不太能吃辣,我们会做酱香芋儿鸡,减少泡椒用量,加入豆瓣酱等酱料,炒出浓郁酱香,芋儿和鸡肉在醇厚酱味包裹下,别有一番风味,咸香中透着芋儿的软糯和鸡肉的鲜嫩。还有清炖芋儿鸡,完全不放辣椒,只用葱姜、枸杞、香菇等食材提鲜,炖出的汤头清澈鲜美,芋儿和鸡肉保留原汁原味,入口满是清甜,很受老人小孩喜爱。”

    “还有那酸辣粉,别看只是一碗小吃,学问可大着呢。”“辣爷”走到摆放粉条的地方,拿起一捆红薯粉,对着光扯了扯,说道:“这酸辣粉的红薯粉,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口感。要选粗细均匀、透明度高的,能隐隐约约看到里面的纹理,这说明粉质纯正。再用手折一折,要是轻易折断,说明干燥度够,泡发后才会爽滑劲道。要是软绵绵的,泡出来的粉条要么坨在一起,要么没嚼劲。”我照着“辣爷”样子,拿起粉条甄别,对酸辣粉食材挑选有了更深认识。

    “粉条选好,调汁儿更是关键。”“辣爷”继续说道,“红亮的酸辣汤汁,得用本地辣椒、醋,再加上各种香料精心熬制而成,酸度、辣度恰到好处。往碗里一倒,再把泡发好的粉条往里一放,撒上翠绿色葱花、香菜,黄澄澄香脆黄豆和些许肉末,满满一大碗,色彩斑斓,看着就诱人。吃的时候,粉条爽滑劲道,强烈酸辣味如汹涌波涛席卷味蕾,让人‘嘶哈出声,一碗下肚,酣畅淋漓。”我听着绘声绘色描述,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恨不得马上动手做一碗尝尝。

    “最后再说说这璧山兔。”“辣爷”眼神透露出一丝得意,仿佛对这道菜格外钟情,“这璧山兔,起源于重庆璧山地区,当地养兔业发达,人们巧用鲜嫩兔肉,佐以本地丰富的调料,烹制出这道热辣鲜香的佳肴,逐渐闻名遐迩,成为重庆美食的代表之一。把兔肉切成小块,用大量仔姜、二荆条辣椒、泡椒、花椒等部位调料这么一裹,热辣气息扑面而来,看着就叫人食欲大增。”“辣爷”边说边拿起调料比划着,“兔肉得新鲜,最好现杀现做,这样才能保证鲜嫩。下锅爆炒后,兔肉在舌尖上翩翩起舞,姜辣与椒麻味完美融合,每一口都热辣刺激,像舌尖在进行一场冒险,惊险又过瘾。”我被“辣爷”描述深深吸引,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几道招牌菜学到手。

    听完“辣爷”毫无保留的讲解,我感觉像在厨艺知识宝库畅游一番,收获满满。我深知,这些看似简单的菜品背后,凝聚无数心血与经验,而我,即将在“辣爷”带领下,一步步揭开它们神秘面纱,将美味传承下去,成为这山城美食传承之路上的一颗新星。

    “辣爷”拍了拍我的肩膀,大笑道:“好小子!你这脑袋里的点子还真不少。就照你看说的办,咱这小店往后肯定能更上一层楼,把淮扬菜和川菜的精华都给融进来,让食客们吃得开心,吃得过瘾!”

    忙碌的中午时段终于过去,喧嚣的“渝味臻香阁”暂时安静了些许,食客们心满意足地离去,桌上残留着美食盛宴后的痕迹。我和“辣爷”刚松了口气,便迫不及待地凑到一块儿,额头上的汗珠还在滚落,后背的衣衫也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可眼神中却满是对新菜品研发的热忱,疲惫早已被抛诸脑后。

    “辣爷,趁着这会儿有空,咱得好好琢磨下早上说的那事儿,把淮扬菜的精妙融入咱店里的招牌菜,可得好好规划规划。”我率先开口,话语里带着几分急切与期待,一边说着,一边用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没错,大山,我也正想着呢。”“辣爷”目光炯炯,点头应和,那被烟火熏染得略显沧桑的脸上,此刻也洋溢着跃跃欲试的神情,“就说这芋儿鸡,你早上提的用淮扬菜高汤提味,理论上是妙,可实际操作起来,保不准会碰上啥难题,咱得提前合计合计。”

    我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自信说道:“辣爷,您放心,这吊高汤,我现在可是信手拈来。想当年在淮扬菜的师门里,我可没少下苦功,从选料到火候,再到时间的拿捏,哪一步不是烂熟于心。”

    说着,我撸起袖子,准备大展身手。走进厨房,我仿若一位即将登台的大师,气定神闲。食材早已备好,老母鸡、猪骨、干贝整齐地码放在一旁,散发着食材独有的鲜香。我先将这些食材细细处理,老母鸡去除杂毛、内脏,清洗得干干净净,每一根鸡毛都不放过,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洗礼;猪骨剁成大小均匀的块状,那“咚咚”的剁骨声在安静的午后厨房格外响亮,每一下都精准有力,便于充分释放骨髓的醇厚;干贝用温水泡发,让其恢复饱满的状态,泡发的水也不舍得丢弃,那可是鲜味的精华所在,每一个步骤都做得有条不紊,又快又准。

    架锅起火

第106章 淮扬新韵入渝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