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妖邪请自重!本官只想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踏西南 · 趟山成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长安回到山林深处寻了一处高崖,盘坐在风口,嚼着一株甜甜香香的灵草,边修炼日蚀妖典边思考前方路途!

    最近他修饰时,有个很奇怪的体验,真气运转之快,远胜以往。

    思绪通透,呼吸沉稳,灵台空明,炼妖体的痛感都淡了。

    身体像是从沉泥中挣脱出来,步伐变得更轻,反应更快。甚至不用刻意修炼,真气都自行流转不息。

    日蚀妖典的修炼效率,陡然拔高。

    现在已经通神初阶稳固,筋骨韧度、肌肉密度、气血流速全面提升。

    他现在这具身体,哪怕和通神高阶打肉搏,也不会落下风。

    换作旁人,哪怕闭关一年,也未必有这样的提升。

    而他——不过用了十天。

    如今的他,真气储量、纯度、运转速度,全部超越寻常通神修士一倍以上。

    他觉得“最近练功顺了一些”,顺便心情也好了一点。

    而此时,远在落霞村,村里给苏长安建的神龛,已经换了模样。

    原本破旧的房屋,如今被重新整修,加高三尺,飞檐高挑,朱漆未干,檐角还挂着一缕彩绸,风一吹便晃出几分年节气氛。

    香炉烧得通红,炉灰堆得比香客的鞋还高。

    这座日益变样的屋子,如今已被村民自发改称为“苏神道馆”。

    香客一日比一日多,尤其是那些曾被救下的村落,带着米粮、香品与鸡蛋,专程翻山越岭而来。庙前搭了帐篷,热粥管饱,一日三顿,比朝圣还虔诚。

    ——而且他们重新立了神像。

    神像的外形是“众人联合出品”。

    村民们请来了最擅写人像的画师,前后三轮,“惜娘认嘴角,狗剩他娘认眼神,老柱头认发型”,每一笔都要在场“多方代表”一致点头才能落墨。

    据说光是眉毛就改了五次。

    最后确定稿时,全场起立鼓掌——

    “就是这个味儿!”

    雕像的最终版本,剑眉星目,嘴角含笑,一手负剑,一手拈花,英气中带点温和,恍惚间像是刚把妖王送上西天、顺便给你点个药方那种气质。

    神龛前,最显眼的,是惜娘。

    她穿着一身洗得干净的青布衣裙,抱臂而立,站得笔直,表情从容中透着一丝藏不住的骄傲。

    “你们不懂。”她脸上挂着标准的“你们太浅”的表情,“我是唯一一个给神仙端过粥的人。”

    说完,嘴角微扬。

    那笑容,很是满足。

    旁人哄笑,她却不恼,补了一句:

    再一次郑重声明:“而且我早就说过,那些猿王——见了神仙,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没人反驳。

    毕竟,这话从现在这个“庙前一姐”嘴里说出来,已经不算夸张,只算事实。

    然而苏长安对此一无所觉,也未曾预料,这些村民的虔诚膜拜,将在未来为他招来怎样的风波——此刻的他,反而正因另一件事,眉头紧锁,神思难安。

    “从西南绕进的鬼龙山脉,现在白白绕了一整圈。”

    从京城出来一路自东南入山,经过落霞岭,然后绕行北部焚峡,如今转向西南。

    他在心中默默描绘着路线。

    “也就是说,这一趟,我把整个鬼龙山……走了个丁字。”

    苏长安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这件衣袍,袖口撕裂,衣襟焦黑,衣摆上沾着风干的血痕与尘土,勉强算是“能穿”,但已经丧失了人类对体面最基本的坚持。

    他叹了口气:

    “现在不是有没有衣服的问题——”

    “是没得选了。”

    对于一个骨子里还保留着现代人洁癖审美的人来说,穿成这样实在是种折磨。他原本带的衣服够多,结果连着战几天,现在连“完整干净的”这种朴素愿望都成了奢侈。

    所以——他转身看向远方。

    这方向通往一个地方。

    他记得,回青云山的路上,曾偶然路过一处隐秘山谷——西南一隅,女儿村。

    坐落于十万妖山与鬼龙山脉交界之间,地形幽闭,云雾缭绕,山水环绕如画,一入其中,仿佛踏入了与世隔绝的桃源幻境。

    女儿村的名字不只是浪得虚名——这里几乎没有男人,所有事务,从织布制衣、炼药炼器,到巡山守夜,皆由女子掌管。坊间传言,说这村子是由一位古时剑仙所创,为躲避战乱带着族人退隐山林,自此代代单传,形成了这个独特的“女界”。

    但真正让此地名声远扬的,并非这些女子——而是她们豢养的蚕妖以及裁缝的手段。

    那里的蚕妖不是凡种,有的已有五百年道行,多由灵蚕、月蚕、冰蚕异变而来,长于清幽温润之地,灵智极高。有些甚至已有五百年以上道行,通人言、识人气、辨善恶。

    所吐灵丝,坚韧至极,不仅能入炼器,还可直接制成灵衣法袍,轻若无物却能挡杀伐、避锋锐,真正做到“衣在人在,破衣则命断”。

    更奇的是,这些蚕妖不仅擅长吐丝织衣,还精于察人骨相与气机流转。

    为了售衣方便,听说它们甚至会“亲自量身吐丝”,一对一定制,全程服务,比坊市那些收高价、缝线歪的炼器宗匠不知贴心多少

第264章 踏西南 · 趟山成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