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斗穿越昭宁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 忽悠借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定当竭尽全力护卫太后和王妃!”伍孚郑重地说道。

    他心中颇有几分不舍,又有几分担忧。

    刘禅、魏延不过是刚及弱冠的半大小子,而孔融、贾诩又是文臣,如何不令他担心。毕竟行军打仗可不比吟诗作赋,搞不好是要送命的。

    “打不过就跑啊,切忌逞匹夫之勇。”

    “嗯,德瑜不必担心。”刘禅示意伍孚安心,又从怀中摸出两叠绢帛。

    “这里有两封信,分别交给太后和唐姬。”刘禅大概是受不了离别时的儿女情长,所以特意让他来转交。

    五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濮阳城南,鱼贯而出。

    刘禅、桥蕤率领步卒、弓手,登上楼船,沿水路进发。

    魏延独自领着六百骑兵,继续沿黄河北岸向东。

    刘禅这一安排,相当于用几百步卒,换来了骑兵的指挥权,小赚了一笔。

    桥蕤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如果他选择统领骑兵,走陆路,就相当于将主力步卒的指挥权拱手相让,这显然要亏得更多。

    至于行军的路线,刘禅一再坚持经过高唐、平原在利津会合,再直插青州腹地。桥蕤倒也并未反对。

    刘禅这样坚持自然是有私心的,他要去高唐县救刘备。

    此时的高唐县,属于平原郡。

    刘备鞭笞督邮丢官之后,通过贵人搭桥,又走了汉室宗亲的关系,此时正被任命为高唐尉。

    炎日渐西,黄河北岸的驰道上,尘雾弥漫。

    刘禅等人经过几个时辰的连续奔驰,早已人倦马乏,便找了块水草繁茂的地方休整片刻。

    “德茂,这一路为何这么多逃难的民众?”桥蕤是东郡本地人,对附近郡县非常熟悉,刘禅有事便向他请教。

    “皆因青州、徐州两地,黄巾贼兵又起,四处攻略郡县!”

    “天气渐渐寒冷,底层贫民又缺衣少食,怎能不作乱?”贾诩一言道破贼兵叛乱的原因。这一幕的惨景,他在凉州见得多了。

    “哎!”刘禅深深叹息一声。

    在死亡面前,人性中的恶,就会被无限放大。叛乱尚有一线生机,而不叛乱,则熬不过这个冬天,即便再温和、愚钝之人,也知道该如何选择。

    “想我大汉幅员辽阔,不缺肥沃之地,为何竟落到个缺衣少食的境地?”

    “是从事生产的人太少了!

    “许多佃户家中的耕地都是租的,每年产的粮食自己只能留三成,七成都交给了这些世家大族。”

    “一旦遇到灾荒年间,则经常食不果腹,生活苦不堪言。”

    出了濮阳城之后,贾诩似乎对刘禅热心了不少。只要弘农王问的,贾诩皆悉心解答。

    “这才是祸乱的根源啊!”刘禅感叹道。

    豪强地主不事生产,士族官吏也不事生产。

    一旦地方动乱,这些从事生产的人死于非命,越来越少。朝廷武力镇压叛乱,又需要钱粮,这样那些从事生产的人,负担越来越沉重,完全是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是这个道理。

    “那我们就干掉那些豪强!”刘禅似乎想明白了什么,朗声说道。

    “殿下不可,没有豪强的支持,我们哪里有钱招兵买马呢?没有士族的支持,哪有才智之士帮我们出谋划策?”桥蕤如此劝说道。

    桥氏本身就是士族豪强,他自然不会站在底层民众的角度,

    “确实难办啊!”刘禅突然想起了那谋朝篡位的王莽。

    就因为他颁布的“王田制”,动了地主豪强的利益,所以才被他们赶下了台,他头颅至今还摆在洛阳的皇宫里。

    不过,也有例外。

    刘禅前世的蜀国,就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生产,打击豪强,最终才从夷陵战败、濒临灭国的险境中走了出来。喜欢阿斗穿越昭宁年请大家收藏:

第31章 忽悠借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