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前部落生存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 来一盘炒豆芽[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熊喜的故事在部落中流传开来,很多人都说张洪对熊喜这个年轻的女性感兴趣,搞不好以后会跟她钻小树林这类的八卦……

    当然还有更多的族人开始琢磨起手上的工作是否有改进的地方,只要做出了改进,张洪从来不吝于给这些族人一些鼓励和奖励。

    当然张洪的个人问题也是族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俨然成了部落里每日必谈的一件事情。虽然知道族长不会对部落的女性产生什么绮念,可是族人们就是喜欢说这件事情,每到这个时候,部落里还未成家的女子就会被那些有配偶的女性,所讲的一些事情羞红了脸。

    故事中的两个当事人,熊喜自然是在继续织布,提升织机的效率,而张洪则开始了对黄豆的研究和处理。

    “这可是个好东西,现在你觉得它不起眼,吃起来也难吃,还经常放屁,但你再等等,保证让你以后每顿饭都想吃它。”张洪端着一盆泡开的黄豆,对满脸疑惑的熊巫一脸鄙夷,“这东西处理好了,也能算肉呢。”

    “我们以前也吃过啊,把平整一些的石板给放到火里烧热,然后把这些黄豆给洒上去,等它爆开,再捡起来吃,味道还不错,但怎么说都没有跟肉一样的味道啊。”

    “那是不会处理,就像竹子编织东西一样,不经过处理,怎么能好吃呢?”

    “你是说把它泡到水里吗?也吃过,泡开后放到套锅里跟肉一块煮,虽然味道比烤着吃好一些,也有一些肉味,但吃多了还是容易放屁的,这些东西,也就给驴子喂喂,鸡都不怎么吃。”

    “现在不跟你说这些,等到做好了,你就知道什么叫美味了。”

    黄豆,是华夏传统的五谷之一,在古代的称呼就是菽,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在后世,很多的豆制品受人喜爱,比如豆浆、豆腐、豆皮,还有用黄豆制成的黄豆酱、酱油以及豆芽,可以说,除了主食之外,人们接触最多的食物就是各种豆制品,每天都离不开它。

    但在张洪面前,有着丰富应用前景的黄豆,正被堆在仓库里,族人偶尔会在煮汤的时候放上一些,剩下的,都掺在饲料里喂驴子和牛去了。

    幸好张洪在织布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大豆,否则这些好不容易收集回来的菽,很可能就会被族人们给挥霍光了。

    部落在今年种植了几百亩的粟田后,又趁着有一些空闲的时间,把周围的荒地种上了一些其他作物,比如油菜、萝卜和葫芦、冬瓜,当然也有不少的黄豆。

    虽然重点放在的粟田上,但对于这些作物也不是完全不关心,偶尔也会让族人浇浇水、除除草,好在这些作物虽然产量远不如后世,但生命力也比后世强上很多,倒是也有一些收获。

    一整年的时间,经过部落种植、野外采集、贸易交换等办法得到的黄豆,已经有一万多斤了,是去年500多斤的20倍还多。不过现在的菽跟后世的黄豆差别还是很大,植株要矮上一些,而且结出来的豆荚也小,豆子的大小也要小上一些。

    在豆荚都是青绿色的时候,可以把豆荚摘下来洗净,放到锅里加上盐、水、生姜等一起煮,煮熟之后,就是一道美味的食物,在夏天修建围墙的时候,族人们和其他部落的“劳工”们,就特别喜欢在吃过晚饭后,来上一碟。

    不过对于黄豆的食用方式也就如此了,青色的毛豆,时间很短,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绿色的叶子,也被用来喂养羊和驴子这些牲口,要说黄豆有更大的作用,几乎没有人会信。

    但还是那句话,不怕你起点低,就怕你没有发展潜力,这种农作物更容易被人工驯化和提升产量。张洪可是知道后世大豆的产量和种植规模,尤其是漂亮国和华夏国,通过杂交的方式,推出了很多优质高产的品种。

    让张洪想要大力推动黄豆种植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黄豆的根部有聚合含氮化合物的功能。

    这个作用的原理直到后世19世纪才被发现,但实际运用,却是很早之前就被华夏文明发现了。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可以将氮气转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营养,

    这是一场双赢的“交易”:豆科植物根部会长出瘤状结构供根瘤菌“居住”,给它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作为回报,根瘤菌会将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满足豆科植物对氮元素的需求。

    可以这么说,粟是需要土地里的营养物质来供应的,但黄豆可以反过来反哺土地,后世流传着一个有趣的说法:豆类是一种可以反响奶土地的植物。

    熊部

第65章 来一盘炒豆芽[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