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前部落生存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 人员安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这几天先让他们收集一些材料,收集好之后,就可以让部落里有建筑经验的熊木、熊奇他们,提前指挥着盖房子了;

    然后是食物的问题,按现在的食物储备来说,再增加个150人,食物的压力就非常大了。以现在的部落人口142人和石灰的15人来算,157人每天至少要消耗掉肉干15条约300斤(三顿饭),咸鱼干也要有100斤,野菜、蔬菜和野果也要有个20斤左右。

    而其他部落的所有人到齐,这个人口数量还会再翻倍,食物的消耗量也要翻倍,即便是捕猎,周围的猎物短时间内也增加不了这么多。

    除了食物的问题外,还有对不同族人的管理问题。

    其他部落的人对熊部落是带着好奇和探索而来的,缺乏足够的敬畏和尊敬,这会影响与熊部落、与其他部落的关系,必然会发生言语冲突甚至武装冲突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安排住所和工作时就将他们分开,而且定时做好规矩的宣传和执行,用严格的规矩来管理他们。

    另外,与各个部落的沟通、怎样分配工作等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等到其他人都离开后,巫便问出了很早以前就想问的问题了,

    “刚刚人多,怕影响大家的干劲,我们部落的食物现在有多少?”

    巫直接问,张洪知道巫肯定会问这个问题,在吃饭前他还特意地去仓库看了一下,

    “肉干2000多条,咸鱼有5100多个,盐还有50包,另外还有冬瓜、野菜干、萝卜、菘菜等长在地里,可以保证吃上几个月,差不多食物的数量都在这里了。”

    “我还带回来一些肉干和咸鱼,实在不行,可以宰杀一些牲口。”

    “目前还不需要,现在正是这些牲口长肉的时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会用我们仓库的食物来支出,正好这些库存的肉干,在夏天不好保存,都可以消耗掉。我也让他们去打猎了,当然新打到的猎物肯定没有消耗的快。不过还是可以放心,就算只靠这些库存,人口翻倍的情况下,我们都还能坚持个三个多月。况且,也不是没有其他食物的来源。”

    “噢,你是说?”巫若有所思,指了指远方。

    “对”,张洪点点头,肯定了巫的想法,“接下来,会让熊大他们去更远一点的地方去捕猎,主要是为了抓更多的活着的牲口回来,如果食物不足,那不得不杀一些。”

    “然后,我准备在房子建好后,让熊雨、熊欣经常外出的带队,先组成两个方向的贸易队,沿途与其他部落打交道,用陶器和食盐、麻布等换他们的食物。”

    “再等上两个月,我们种的粟就能收获了。我去了南边的地和东边的地看了一下,粟都有抽穗的征兆了,而且长势都还不错。等到收获,也能大大缓解我们的食物压力。粟米饭,你也吃过,之后我会逐渐地让粟代替肉食,成为我们的主粮。”

    光靠狩猎和采集,会让部落族人的营养结构很不均衡,而且食物的总量也必然不能稳定下来。

    狩猎是个危险的活,而且在一个地方捕猎过多的猎物,也会影响这里猎物的族群数量,导致这里其他猎物的减少。

    张洪的想法是,回头等其他部落的人来了,可以组织几支“远征队”,到更远的地方去探索去捕猎。去远一点的地方,那里的猎物数量肯定要比部落附近的多,而且还能顺带着把这片区域以外的“战争迷雾”给驱散掉一些,让张洪更加清楚周围的环境和资源。

    按照史前时代的生产力,部落的人们,活动的区域不会超过以部落为中心的100公里,很多族人终其一生,都不会离开超过部落50公里的地方。

    但张洪对远方的探索欲望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限于现在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力水平上,加上野外的猛兽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他是不会冒险去远方探索的,更不会让族人们陪着他白白地送死。

    这些充分的准备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这几年,让粟成为部落的主粮,取代现在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

    什么是主粮?后世的专家们和科学知识都会给你很多成为主粮的条件和原因。但基本上,主粮都有几个特点:

    一是种子含水量少,便于运输和储存,淀粉含量高;二是能够大范围地适应天气和土壤、水分;三是具有增产的潜力,比如改善土壤肥力就能获得明显的增产、对植株优中选优也能让下一代产量更大。

    想让粟米成为部落的主食,就必须要达成很多条件。首先是要有足够多的土地来种植,即使是最原始的种植方式,在春天撒下一把种子等到秋收,那也得有很大的土地亩数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让族人一直吃到来年收获的食物;其次,部落要有足够多的人口来开垦土地、改善土地肥力和田间管理;然后,还要及时将成熟的植株给收割回去,并进行脱粒、晾晒、存储等工作;最后,在将这些粟米送到族人口中之前,还要将粟米脱壳。

第38章 人员安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