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阴谋天下秦二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求贤若渴是刘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个号,我以后就是楚王麾下义军,别针对我;另一方面则还是想着借些兵去打雍齿,夺回丰邑。他从薛地到留县,先到泗水登船南下是最舒适和便捷的。在泗水亭靠岸本来并不在计划当中,但这个大耳贼的眼力相当好,很远就看到了坐在岸边几个草棚中有一人与其他人的装束不同。其他人皆是麻衫短葛的船家苦力,就算是船上货主通常也是富家家老一类的人物,同样是葛衫短装。张良算是士子,就算没有衣锦只着麻袍,也是细麻长衣,这看在刘邦眼里就像快饿死的人看到远处有一团像粟米饭一样的东西,不管真假总是要凑过去瞧瞧。

    于是刘邦就以为亲卫们准备晚食的名义靠了岸,并让人用所携生粮去草棚中换取或制成熟食。主要的,还是要来接近一下这个士子模样的人,看看是不是自己转运获得谋主的机会。就算此人不是谋主的材料,多认识一个士子,如果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也会增加自己在士子阶层的名声,最后或许就能传到愿意帮助自己又有谋主之能的人耳中呢?

    _

    “张良?”刘邦惊讶道:“可是博望坡刺秦的韩人张良?”

    张良连忙谦逊:“正是仆,惜未刺成,汗颜。”

    刘邦马上又恭敬的施礼:“原来是反秦的先驱义士,能与先生谋面,乃季之大幸。”

    张良又侧身还礼,连称不敢。

    唉,看客们还别觉得烦,古人就是礼多,要不华夏能称为礼仪之邦吗?

    又一轮相互施礼后,刘邦问道:“先生从何处而来?光临泗水亭,是欲西行,还是南下回归下邳?若先生打算南行,季可送先生一程。”

    张良拱手:“仆自丰水由西向东而来,正准备在此地换船南行往彭城。听船家们所言楚王发兵要伐方与,泗水之上不便行船,正要寻人组装轺车,改走陆路,不期相遇沛公。”

    刘邦哈哈大笑:“此乃天意使某得遇先生并可助先生微薄之力,先生快请登船,某送先生到彭城。”

    一转身,刘邦指着身侧后的两个披甲之人向张良介绍:“此樊哙,此周苛,皆某兄弟。”

    两人一起向张良行军礼,张良也立即还礼。

    “沛公身边,皆壮士也。”张良看看豹头环眼、脸上扎里扎撒一圈黑刚髯的樊哙,又看看虎背熊腰、虽略带文色可眼中又含着几分杀气的周苛,赞叹道。

    “都是莽夫,都是莽夫也。”刘邦一边逊谢着,一边延请张良登上自己那条大船,同时还吩咐周苛派人把张良的马和轺车组件装上后面的船只。他并没有忽视张良身边的壮仆,而是很亲切的把壮仆一同请上了大船。

    两人在船上隔着一个小小的方案一左一右的坐定。

    “先生若急,某就暂不为兄弟们备办晚食干粮,咱们立即启程。”刘邦殷勤的问道。

    “啊,沛公太客套了,仆并无急务。既为沛公之客,当随主之便。”

    “好好,那某就不客套了。”刘邦爽朗一笑,对周苛说:“去催一下,请棚内乡老尽可能快一些。”周苛领命下船而去。

    “先生自丰水东来,不知曾去何方?当然,先生要不便相告,当做某未问即可。”刘邦问道。

    张良微微一笑:“对沛公,无不可言,仆是刚从关中游历而归。”

    刘邦一楞,旋即露出带着几分暧昧的释然:“先生是想要看看大秦的气运?”

    随即又向张良抱拳拱手:“先生刺秦,天下通缉,先生竟然深入秦人根基之地探查。先生胆略,季佩服之至。”

    “沛公在残暴的始皇帝尚存时便敢于视秦律于无物,私释刑徒,这胆略也不小么?”张良一边还礼,一边也恭维起刘邦来。

    两人一起大笑。

    “唉,”刘邦有些感慨:“某释刑徒,可也让某在芒砀山中躲了很久,要不是丰沛的兄弟们接济,早也就饿死山中了。尤其是萧何、曹参为某筹集粮食衣物……先生既然去了关中,可有曹参的消息?”

    “曹参,现在是秦人口中的治粟丞参了。”张良不想太快的告知刘邦他此番实际就是听了曹参的劝主要是来找他的,刚才刘邦的一举一动和泗水亭民众对刘邦的爱戴之情确实对张良很有触动,不过他还想再观察观察。

    “我在咸阳听闻,曹参已经做到了治粟内史丞的高位,距离九卿之位也就一步之遥了。而且,”他很认真地观察着刘邦那张国字脸上的表情:“仆闻,治粟内史郑国年岁已经很大,曹参虽然只是治粟丞,但实际上做的事情完全是治粟内史卿的事情,也就差一个名分和相应的俸禄而已。”

    张良当然不知道胡亥连治粟内史的俸禄都给曹参了。

    刘邦脸上表情有点复杂,有些失落又有些欣喜:“参是一个能者,某很想他此刻能在某身边为某分忧解难,就像某当初在芒砀时那样。可既然现在他过的不错,某又着实为他高兴。”

    “只是,”刘邦话锋一转,“就先生在关中所见所闻,山东遍地义旗高举,秦人的情势又是如何呢?”

第七章 求贤若渴是刘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