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缺乏人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刘邦,朱元璋,哪个不是靠一群家乡的伙计打天下?

    李卫民有前世的记忆,知道后来那些没有分家的村子是什么模样。

    华西村,南街村,还有不少继续走集体主义道路的村庄,后来大多数都过得很好。

    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人民幸福指数,平均要远远超过那些分田单干的地方。

    李卫民现在一直在想,将来分田到户的时候,要不要学习一下华西和南街的先进经验,继续把向阳大队的人拧成一股绳?

    只要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之所以有些地方,人多力量不一定大,是因为方法没用对。

    当然,李卫民不是圣母,拉着向阳大队一起发展,并不是完全就大公无私,也有他自己的小九九。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自己的小日子也不能落下。

    这一点,大概就是李卫民和那些圣人的区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李卫民估计自己做不到。

    看情况吧,大不了自己单干的同时,拉上那些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同志。

    如果有人带不动,那就不带了,就像白寡妇母女那种,李卫民才懒得搭理她们。

    李卫民又不傻,可不会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何况,平均主义不可取,没有差别,谁还会努力!

    ……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开始陆续下来了。

    楚思雨的便宜小妈……哦,是那个唐大姐,一个电话打到了向阳大队,让她回去领通知书。

    新原地区的通知书,都是大学寄到学校,再由学生去学校自己拿。

    如果是没有学校的考生,就是寄到地区或者县一级的教育局,并不是直接寄到考生家里。

    没办法,这时候的交通还比较落后,邮递信件过程中容易出问题,一旦通知书丢失,有些考生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曾经考上过大学!

    这种领通知书的方法,刚开始还好,时间一长,就开始有人钻起了空子。

    有些被大学录取的考生,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考生,因为消息闭塞,除非接到通知,不然就会以为是自己没有考上。

    于是,一部分黑心的家伙就开始行动了。

    让自家的亲朋好友,顶着别人的名字去上学。

    那些被顶替了名额的考生,很多都只能留在家里种田,或者外出打工,失去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和楚思雨一起考上大学的,还有向阳大队的一个女知青。

    李卫民不但丝毫没有为难她们,还为她们举行了欢送仪式。

    在欢送仪式上,李卫民语重心长地说道:

    “两位同志,祝贺你们考上大学,从此走上光明的道路,千万不要忘了你们在向阳大队生活过的日子,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向阳大队都是你们的家……”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李卫民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太特么缺人才了!

    不仅是李卫民的向阳集团,以后的十几年里,几乎所有乡镇企业,甚至是城里的私营企业,都会面临这种困难!喜欢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请大家收藏:

第212章 缺乏人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