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同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很糟糕了一样。
即便处在刀耕火种时期的农业文明,每平方公里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也达到了采集文明的十倍以上。虽然农业文明需要靠天吃饭,考虑备荒应灾的难题,老天不给面子,一季的耕种失败可能意味着部落人口的大量减少。然而也正是这样艰难的文明供养了更大量的脱产与半脱产人口,构建起了超越原始氏族社会只能以家庭家族为单位构建的不超过邓巴数一百五十人的政权体系,并发挥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将采集渔猎部落驱逐出了那些最平坦适宜生存的土地,并不断扩大着该种生活方式的领土范围。
而采集渔猎部落作为人类脱离蒙昧动物性,依靠着石器与火制造出足以抗衡自然力量的原始形态,却在多个方面仍然脱离不了原始的束缚。由于物产的时间性和位置特性,采集渔猎部落过着一种类似游牧的迁徙生活,一位母亲往往在迁徙中很难供养超过一个的未成年孩子,有时甚至不得不杀死自己的独子。部落的人口增长仍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自然环境。而农耕部落在后期过密化种植的诅咒到来之前,定居群居的特性可以确保人口更快和更有效的增长,对婴幼儿的抚养能力也更强。
幼儿的成长与父母的生活质量形成了相拮抗的力量,这种事也不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然而因为两种生活方式对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竞争,导致了不同部落之间的敌对与仇杀催生了一种养育子女,然后依赖子女保障基本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的生活的交换。
采集渔猎部落中这样的交换并不明显,因为部落中的长者往往拥有更多的见识,对部落的总体存续是有利的。而且采集渔猎所需支付的劳动力水平也远逊于农耕生活,七十岁的老人难以下地耕作,但是摘摘树上的瓜果,捡捡蘑菇捉捉蚂蚁却不难。后者当然也因而催生出了一套男尊女卑的以劳动力为基础划分的意识形态。当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套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扭曲的等级制度的恶果之一,采集渔猎部落的等级制度更小,部落民主程度更高,因而也更多会存留在母系氏族时代,或至少男女权利相对平衡。至于农耕部落老人的苍老化,本身也是农耕行为造成的恶果之一。
历史上农耕部落对采集渔猎部落的取代一般依靠暴力手段完成,消灭其部落存在,顶多将其中的未成年收纳为奴隶也就是了。在这里这样做倒也不难,借着当地部落饮酒欢唱的时机包围之后弓弩齐发,屠戮殆尽。
顶多有几个漏网之鱼,独个的或是个别的人类在山林中生存也是很难的,邓巴数以上的原始部落往往会解体,可是低于两位数的群体即便没有其他危险的同族,也不足以应对山林中复杂多变的环境与野兽。白毛女遁入山林,也是依靠庙中的贡品维生的。喜欢我成了汉惠帝?请大家收藏: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同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