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答题:从始皇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9章 吴均与郦道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吴均(469

    年

    520

    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人。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吴均家世贫寒,但好学且有才华,为当时着名的史学家、诗人沈约所欣赏称赞。

    梁天监二年(503

    年),受吴兴太守柳恽的邀请,担任主簿,并经常与柳恽一起赋诗。

    天监六年(507

    年),建安王萧伟欣赏其才华,将他召为记室。后萧伟调任江州,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

    临川王萧宏将吴均推荐给梁武帝,吴均得武帝欣赏,受任为奉朝请。吴均曾上表请求撰写《齐书》,但未获武帝批准,于是私下撰写《齐春秋》,共完成

    30

    卷。然而,武帝因其实录问题下令将其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吴均撰写《通史》,吴均尚未完成便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2.

    文学成就:

    文学风格:吴均的诗文风格独特,被称为“吴均体”。其文体清拔有古气,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作品题材:

    山水景物描写: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如《与朱元思书》以简洁而传神的文笔描写了富春江两岸清朗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等语句,仿佛让人亲临其境;《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也将青山、石门山等景物描绘得如诗如画、惟妙惟肖,是六朝骈文的名着。

    反映社会现实:部分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比如他的一些五言诗句,民歌风味较浓,借诗歌吐露自己的心声。

    志怪小说:着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该小说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鲁迅誉为“卓然可观”,其中《清溪神庙》《阳羡鹅笼》尤为出色。

    3.

    史学贡献:

    除所着《齐春秋》三十卷被焚,着《通史》未竟而外,还有范晔《后汉书》注九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等着作,但大多因历代劫难失传。

    吴均在文学和史学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南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郦道元(466或472—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着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出身与早年经历:

    出身官宦世家,父亲郦范在北魏太武帝时期是出色的军师,曾担任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等职。少年时期的郦道元随父亲居住在青州,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太和十三年(489年),父亲郦范去世,郦道元承袭永宁侯爵位,后依例降为伯。

    2.

    为官经历:

    为官期间,郦道元曾在多地任职,历任尚书郎、治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关右大使等职务。

    他执法严峻,不避权贵,在地方治理上取得显着成效。比如在冀州,他为政严酷,使得奸人盗贼纷纷逃离,境内大治;在鲁阳郡,他上表建立学校,推崇教育,受到百姓的敬畏。

    但他的执法风格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和豪强,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3.

    学术成就——《水经注》:

    《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代表作,是在为《水经》作注的基础上撰写而成。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内容,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地理、文学价值的综合性地理着作。

    在写作过程中,郦道元

第129章 吴均与郦道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