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答题:从始皇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章 拓跋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出生时间:公元467年;

    去世时间:公元499年;

    是北魏献文皇帝拓跋弘的长子,史称北魏孝文帝、高祖孝文皇帝。

    2.

    生平经历:

    幼年即位:皇兴三年(公元469年),不满2岁的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其生母李夫人因北魏“子贵母死”的传统被赐死,拓跋宏交由嫡祖母冯太后抚养。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献文帝拓跋弘禅位于年仅5岁的拓跋宏。承明元年(公元476年),拓跋弘被其嫡母冯氏软禁后死亡,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再次临朝听政。此后十年间,朝政之事皆由冯太后做主,拓跋宏在冯太后的严格教育下学习汉学。

    亲政掌权: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离世,23岁的拓跋宏主揽大权。

    迁都洛阳:当时的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经济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且远离中原的朝臣对汉化政策常心生抵制。于是拓跋宏于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以“南伐”为名,亲率30余万大军南下,最终成功说服大臣们迁都洛阳,开启了北魏的新篇章。

    消除阻逆:迁都及汉化改革引发了部分北魏朝臣和贵族的不满。太子元恂对迁都洛阳、易装易俗的举措心生抵制,甚至起兵反叛,拓跋宏将其废为庶人后毒杀。鲜卑贵族穆泰等人也想起兵反叛,被拓跋宏镇压。

    南征齐地: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拓跋宏率军20万大举南伐,攻占了南齐的南阳、新野、南乡郡等地,但在樊城受挫。后因南齐明帝离世,拓跋宏以“礼不伐丧”为由退兵。

    因病离世: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此前染疾的拓跋宏在还没有病愈的情况下,坚持再次亲征南齐,途中病情加重被迫北还,同年四月初一,于谷塘原行宫离世。

    3.

    施政举措:

    改革吏制:实行“班禄俸制”,规定官员俸禄由朝廷颁发,规范了吏制,缓和了社会矛盾;采用南朝汉族官制,启用南朝官吏,完善了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以及监察制度。

    推行汉化:迁都洛阳后,要求鲜卑贵族上朝时说汉语、着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异族通婚,鲜卑贵族纷纷效仿,缓和了民族矛盾。

    经济改革:推行三长制、均田制、改租调制等,鼓励农业生产、规范国家税收,减轻人民负担。

    文化方面:提倡佛教,完成了对云冈石窟的修建,并开始修造龙门石窟。

    拓跋宏的汉化改革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繁荣,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但他在位期间强化的门阀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后改名元宏)实行汉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n

第93章 拓跋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