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孙子兵法》之计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了。
如果听从我的计策,那么必然能取得胜利,这样我就留下;如果不听我的计策,那么必然导致战争失利,那我就离开。
什么胡亥,你连孙子是谁都不知道,好吧?那我讲讲吧。
孙武,生卒年不详,有说法认为孙武大约生于公元前545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是中国春秋时期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家族背景:
孙武先祖为陈国王族,因陈国内乱而投奔齐国,成为齐国贵族家族。其祖父为孙书,父亲为孙凭。鲁昭公十九年即齐景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23年,孙书因在伐莒之战中立下战功,被赐封乐安,赐孙氏。
2.
人生经历:
避乱奔吴:齐景公后期,齐国几大公卿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约在公元前517年,孙武为躲避田、鲍等四族之乱,逃奔吴国。
着书立说:孙武到达吴国后,隐居于姑苏城郊的穹隆山,潜心着书,写成《孙子兵法》十三篇。在此期间,他与伍子胥相识,成为至交好友。
得荐为将: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重用伍子胥。阖闾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多次推荐下,阖闾终于同意召见孙武。孙武向阖闾介绍自己的兵法,并通过训练宫女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被任命为吴将。
助吴伐楚:孙武拜将后,指挥吴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如攻克舒城,杀死吴国叛将盖馀、烛佣。之后不断袭扰楚国边境,削弱楚国力量。公元前506年,在孙武、伍子胥的谋划下,吴国联合唐、蔡两国攻楚,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直逼楚都郢,使吴国成就霸业。
隐居终老:伐楚之战结束后,孙武拒绝了封赏,选择隐居,约于公元前470年在吴国逝世(也有说法认为他是被吴王所杀)。
3.
军事成就:
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楚国,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军事思想影响:孙武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学着作,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书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套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观点,对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军事理论家影响深远。
4.
历史地位:孙武被尊称为“兵圣”,他的军事思想不仅在中国备受推崇,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着极高的地位,受到众多外国军事家的重视与研究。《孙子兵法》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喜欢答题:从始皇开始请大家收藏:
第35章 《孙子兵法》之计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