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 藤的药用疗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嘱服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狗子千恩万谢地接过。

    过了几日,二狗子的父亲病情果然大好。二狗子带着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前来答谢李时珍。李时珍连连摆手拒绝,说道:“治病救人乃是医者本分,这鸡你拿回去给令尊补身体吧。”

    正当此时,村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邻村有人得了急症,四处求医无果,听闻李时珍医术高明,特来求救。李时珍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随着来人匆匆而去。

    到了邻村患者家中,只见床上之人面色青紫,嘴唇干裂。李时珍一番诊断后,发现是中毒所致。他立刻想到了甘藤的解毒功效,可此次所需剂量较大,自己所存不多。正犯愁间,忽然记起附近山上或许长有新鲜的甘藤。于是他不顾辛劳,即刻上山寻找。最终找到了足够的甘藤,成功救治了患者。村民们对李时珍更是敬重有加,他的名声也越传越远。

    天仙藤更是不可小觑,对治疗水肿有着独特的效果,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消除肿胀。而且,当人体遭受疝痛折磨时,天仙藤也能发挥其奇妙的药效,迅速缓解疼痛。

    随着名声的传播,来找李时珍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一日,一位衣着华丽之人前来,说是家中老爷身患怪病,遍访名医皆无法确诊,恳请李时珍前去诊治。

    李时珍随此人来到一座大宅院里,看到病榻上的老爷浑身长满红斑,瘙痒难耐。李时珍细细查看,又询问日常起居饮食,判断出是一种罕见的毒症,需用多种珍贵药材配伍才能治愈。然而其中几味药材极为难寻。

    但李时珍并未放弃,他决定深入山林探寻。历经数日艰辛,终于找齐药材。回府熬制后给老爷服下。不久之后,老爷的病症逐渐减轻。

    这位老爷原来是朝中官员,病愈后向皇帝举荐了李时珍。皇帝闻其名,下旨召李时珍进宫担任御医。李时珍虽心系民间百姓,但君命难违,只得前往京城。不过他暗下决心,就算身在宫廷,也要不断钻研医术,将来把更多的医学知识带回民间造福大众。

    紫金藤则以补肾闻名,尤其对于男子而言,堪称滋补佳品。若是身上不幸长了恶疮肿毒,用紫金藤来外敷,往往能药到病除。

    进入皇宫后,李时珍发现宫廷中的医疗体系虽完备却也存在诸多弊病。许多太医墨守成规,只信奉古老医书,不愿尝试新的疗法。

    李时珍不顾众人反对,将一些民间有效的偏方引入宫廷医疗。起初,众太医对他冷嘲热讽,但很快就被事实打脸。一次,宫中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疫病,传统方剂收效甚微,而李时珍采用民间土方结合自己的经验调配药剂,快速控制住了疫情。

    皇帝龙颜大悦,给予他更多研究资源,并允许他定期出宫采集草药样本。李时珍借此机会收集各地珍稀药材,记录它们的生长习性和药用功效。同时,他还挑选一些聪慧的年轻太监和宫女传授简单的医药知识,希望通过他们日后能服务更多百姓。

    在宫廷的日子里,李时珍始终不忘初衷,一边为皇室成员治病养生,一边积累资料完善自己的医书,以待他日回归民间之时,能将这些宝贵的医学财富广泛传播。

    南藤善于祛风,可有效驱散人体内的风邪,让身体恢复健康与舒适。

    一日,皇后突感心悸难安,夜不能寐。众太医会诊,皆按古方开药,然而数日后病情毫无起色。皇帝心急如焚,令李时珍诊治。

    李时珍仔细诊断后,认为皇后乃是忧思过度,气血不畅所致。他大胆摒弃古方,采用一种民间常用但宫廷太医不屑一顾的草药组合。此消息一出,众太医纷纷摇头,断言李时珍此举必闯大祸。

    然而,仅过三日,皇后病症大减,已能安然入睡。皇帝大喜,重重嘉奖李时珍。经此事后,越来越多的太医开始认可李时珍的医术理念,主动向他请教民间医术。

    李时珍的医书编撰进展顺利,所记载的药材种类繁多,病症分析详尽准确。终于,数年后,他向皇帝表明归意。皇帝感其大功于宫廷与民间,不仅应允,还赐下众多珍贵药材与医书典籍助他返程。李时珍带着满心的收获与期望,踏上返回民间之路,从此得以将所学所知广泛传播开来。

    清风藤专治风湿麻痹,那些被风湿困扰得手脚麻木、行动不便的人,只要服用清风藤,便能逐渐摆脱病痛的折磨。

    李时珍回到民间后,名声早已远扬。各地病患慕名而来,小小的诊所常常挤满了人。

    一日,一位身患怪病的老者前来求医。这老者全身长满红斑且奇痒无比,诸多郎中对此病束手无策。李时珍仔细查看老者症状,翻阅各类医书典籍,却找不到相似病例。正当众人以为无望时,李时珍想到在宫廷中曾见过一本古籍残卷提及类似病症,或许可用山中一种罕见草药一试。

    于是他不顾年迈体弱,亲自上山寻找。历经艰辛找到草药后,精心炮制给老者服下。几日后,老者身上红斑渐退,瘙痒减轻。此事传开,民众对李时珍更加敬重。

第231章 藤的药用疗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