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9章 多尔衮的难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容易。

    朝鲜百姓对满清建奴的憎恨和抵触情绪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

    多尔衮虽然努力想要改善与朝鲜百姓的关系,但成效甚微。

    这反而上多尔衮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一方面是,他禁止军队抢夺百姓,这让军队很多人不爽。

    他们不明白自己的睿亲王多尔衮在搞什么。

    在这些满清将领心中,打下来一块土地就是用来抢的,现在反而不给抢了,日子还过得这么艰难。

    心中怨念颇大,但是碍于多尔衮的权威,倒是没有人敢公开指责。

    另一方面,多尔衮虽然制定了许多对朝鲜百姓有利的政策,可是朝鲜百姓根本就不买账,依旧起义四起。

    所以,多尔衮的压力很大,只有在大玉儿的身上发泄着怒火的时候,他才能感受到一丝丝的轻松。

    难,太难了。

    多尔衮感觉自己太难了,自己拼尽全力在苦苦支撑着这个支离破碎,风雨飘摇的大清国。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多尔衮自己内心都很迷茫,他根本就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大清国的未来在哪里。

    可能最好的结果就是在朝鲜这块土地上生存下去。

    但是,大明怎么可能让他如愿呢?

    多尔衮知道肯定不会,鸭绿江边多次传来消息,明国人正在鸭绿江上搭建桥梁,在两岸建造军堡,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为了进攻朝鲜做准备的。

    多尔衮也曾派人马前去袭扰,但是根本没有卵用。

    现在自己手上加上从朝鲜强征的三万仆从军,虽然有十五万人,但是这十五万人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

    除了自己嫡系五万人还堪使用之外,剩余的人马也就只能打打顺风仗。

    多次袭扰失败后,多尔衮发现,现在的大清,无论是军队战斗力还是综合国力,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

    多尔衮也曾想过再次向明国投降,委曲求全,偷偷发展,积攒力量,以图大业。

    可是,很快,多尔衮便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因为他想到了这么多年大清对大明犯下的罪恶,就算自己是大明皇帝,都不会原谅自己。

    所以,多尔衮知道,投降肯定是死路一条。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能继续选择和倭寇合作。

    并且和倭寇的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达成了协议。

    这个协议就是,倭寇派遣五万人马进驻朝鲜,和满清一同对抗明国,日后共同进攻明国。

    如果打下辽东地区,则朝鲜归倭寇所有。

    如果打进关内,则朝鲜、辽东等关外地区都归倭寇所有。

    这里的关自然是山海关。

    虽然说辽东以北地区是他们满清的老家,但是大家都知道,对于清国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出卖的。

    老家算什么东西?

    更何况,多尔衮认为就算是和倭寇联手也没有可能打进山海关,所以便很爽快的答应了倭寇的条件,和倭寇达成了同盟关系。

    多尔衮进入朝鲜后,整体局势就是这样,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所以多尔衮过得很累。

    感受到大玉儿的温暖后,多尔衮再次蠢蠢欲动,翻身压了上去……喜欢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请大家收藏:

第1559章 多尔衮的难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