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章 科举首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大汉未来的一次重要选择。

    在刘瑁要求下,每一份试卷都必须经过至少两位考官的审阅,确保公正无偏。

    试卷中,有的文章洋洋洒洒,有的则言简意赅,但无一不透露出士子们对大汉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经过数日的紧张工作,最终的榜单很快出炉,并与周不疑的卷子一同送到了刘瑁的面前……

    “哦?名单已经出来了吗……”

    刘瑁仔细的看了一眼名单,果然不出所料,这录用的三十人中,依旧以世家子弟占据了大多数,寒门子弟加起来都不到十人而且大多在进士科以外的其余几科。

    不过刘瑁倒是在这名单中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姓氏……

    “孝先、公达、文和,我没记错的话,这里面是你们的儿子吧?”

    此时的几名谋主倒是都在现场,只见毛玠和贾诩相视一眼,恭敬地拱手道:“我们不比公达家学渊源,况且也不能我们几人将进士科前几名全包了啊……故此,进士科只有公达他们一家……”

    荀攸倒也不掩饰什么,笑着说道:“主公,荀家家大业大,必定是要考取进士科的。”

    刘瑁闻言摇了摇头,笑着道:“以后啊,我要让这试卷糊起名来,到时看你们怎么说。”

    “哈哈哈哈……”

    刘瑁手里拿着周不疑的试卷,感叹一句道:“诸位,看看吧,这进士第一的卷子……”

    “不愧是荆州神童啊……听闻还不满二十?主公可得好好用啊!”

    “如此年轻,倒是与世子年龄相仿,不如让他与世子为伴!”

    “可授之以东宫之官,给世子留着!”

    众谋主阅过卷后不禁纷纷赞叹其能,已然决定将之留给刘祺,此子的卷子恢弘大气,条理分明,一看便有贤相之姿……

    “就这样吧,准备张榜。”

    “诺!”

    随着刘瑁的命令,很快,便在贡院外的院墙之上张贴了此次中举三十人的榜单。

    这三十人中,各个世家大族就有二十三人,寒门七人。

    其中进士科三甲为:周不疑、荀适、崔钦。

    除去周不疑外,荀适与崔钦分别为荀攸和崔琰的儿子。

    明算科三甲为阚泽、贾模、毛机。

    除去阚泽以外,贾模和毛机分别为毛玠和贾诩的儿子。

    明法科三甲为卢毓、应璩、郑冲。

    其中卢毓乃卢植之子,而应璩为《汉书官礼仪故事》《律略》《春秋断狱》等书的作者应劭的侄子。

    明史科三甲为韦宏、薛齐、索湛。

    其中韦宏乃京城韦氏韦康之子,薛齐为薛永之子,而薛永在父亲被曹操所杀后便投奔刘备,后来又跟着刘瑁迁徙到了河东。

    至于索湛,乃敦煌索氏之后,也正是此次敦煌郡推选的唯一一名士子。

    明礼科三甲为王凌、钟毓、裴潜,此三人为太原王氏、颍川钟氏、闻喜裴氏之后。

    其中王凌为司徒王允之子,钟毓为钟繇之子,裴潜乃侍御史裴茂之子。

    明工科三甲为马钧、郑崇、李隆。

    除去马钧以外,郑崇乃郑浑之子,荥阳郑氏之后,李隆则为李广之后,然而如今却早已声名不显。

    明武科三甲为郭淮、羊发、赵统。

    其中郭淮为太原郭氏,乃雁门太守郭缊之子。

    羊发乃羊衜长子,在羊衜来投奔后由刘瑁特许参加了此次科举,并一举成为明武三甲。

    而赵统则是赵云之后,从小就在太学之中,此次得中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七科科举,其中进士科七人,明算科四人、明法科五人、明史科三人、明礼科三人、明工科四人、明武科四人,共取士三十名,作为科举首试,青史留名。

    《新汉书·卷一·中祖昭武帝纪第一》

    承华二年冬十月,中祖始行科举之制。

    于皇城尚书省之南,礼部南院为贡院,。

    取士三十,进士七,明算四,明法五,明史三,明礼三,明工四,明武四。

    (汉裴松之注:科举兴,世家衰,寒门盛,世家之亡,实自科举始。)喜欢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请大家收藏:

第93章 科举首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