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6章 官场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坝爆了...

    然后,耿炳文就悲催的被困在了这里。

    耿老将军发出的塘报送抵京城后,朱允炆的朝廷立即出现不同的声音。

    一方以兵部尚书齐泰为首,坚持东西分进,合围北平;

    另一方以翟善的嫡系,户部尚书王纯州为首,要求耿炳文退出山西,绕行河北,与李景隆合兵一处。

    这两种方案其实都无可厚非,反正都赶不上了,走哪里又有什么区别?

    但有区别的并不是方案,而是提出方案的人。

    在这些朝臣眼里,哪怕到了现在,朱棣也不过是疥癣之患,朝廷大军一到即可荡平。

    但荡平之后呢?这功劳得算谁的?

    耿炳文和李景隆是这次大战的主帅不假,是陛下信任之人也不假。

    但他们有本质的区别。

    耿炳文是兵部尚书齐泰所荐,而李景隆则是文官推出去的代表。

    荡平燕王之后,谁立的功劳大,他们背后的集团,能分得的利益才最多。

    现在齐、翟两党所争的已经不仅仅是功劳大小,行军的路线、进攻的方案,他们都想参与。

    其中既有以文御武的想法,也有插手越多,最后分利益的话语权越多的心思作祟。

    所以仅仅耿炳文的一个行军路线,就能让这些朝臣吵成一片。

    但他们唯独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反而会给朱棣更多的喘息之机。

    耿炳文行军受阻,翟党一系差点没乐出声来。

    你看看你齐泰推荐的都什么人啊,连个行军都搞不定?

    那不如还是让我们来吧!

    齐泰自然不愿束手就缚,轻易地将话语权让出去,立即与这些人吵成一片。

    于是,仅仅一个行军路线这么简单的事,就足足吵了七八天还没个结果。

    朱允炆也被吵得头疼,每每想支持一方时,另一方总能说出重要的说辞和理由,阻止对方,让他也不好断然下定决心。

    但翟党毕竟人多势众,齐泰一方还是渐渐落入了下风。

    就在朱允炆决定让耿炳文转线向东,与李景隆大军汇合时,翟党却笑不出来了...

    东军塘报抵京,翟党傻眼。

    李景隆东军受阻,瞿能父子大败于曲阳,兵损数万。

    这无异于一个巴掌,pia、pia、pia的打在翟党的脸上!

    齐泰乐了,立即上书弹劾瞿能父子,要求立即解押回京受审,并解除李景隆的帅位,交由耿炳文接手!

    翟党自然立即反对!

    李景隆、瞿能父子死不死的他们不关心,但一旦撤职查办,平叛一战之后,他们还有话语权吗?

    谁都知道陛下有多恨这个皇叔。

    现在有多恨,将来拿下朱棣之后,功劳就有多大!

    翟党决不能失去这个嵌在北方的钉子!

    坐山观虎斗的翟善最终也坐不住了,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长兴侯转向平阳府进军更为合适,曹国公部虽有小损,但皆应燕王火器犀利,不可一战而定,不如命其戴罪立功。”

    翟善站了出来,对齐党也做出了让步,这也算是最好的结果,这个面子齐泰自然要给:“臣附议。”

    眼看争吵多日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朱允炆总算松了口气:“翟爱卿言之有理,既然大家都没意见,就这么办吧。”

    刚刚解决了这件事,方孝儒忽然站了出来:“臣有一策,可助陛下收拢北方士子之心!”喜欢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请大家收藏:

第496章 官场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