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2章 李景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景隆,字九江,盱眙(今江苏盱眙)人。

    是跟着老朱打江山的明朝初期大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李文忠,李景隆他爹,同时也是朱元璋二姐朱佛女的儿子,洪武大帝的外甥。

    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李文忠他爹李贞虽然没什么功劳,但仍旧被封为曹国公,不得不说老朱对他家人是真的好。

    而李文忠当年随着李贞投奔朱元璋时,曾被老朱收为养子,改名朱文忠。

    直到他随军灭了张士诚立下大功后,才又改回原姓,且随李贞同封共享曹国公之爵。

    明史记载明初六国公,但实际上却是七位国公,李家一门两国公。

    后来李文忠一直跟着常遇春征战,北伐,直到常遇春死后才接管了他的军队。

    李文忠死后,李景隆承袭了父亲曹国公的爵位,成了新一代的曹国公,世袭罔替。

    李景隆其实没什么大本事,但贵在‘知趣。

    老朱在的时候,他就很少参与政事,踏踏实实在营里练他的兵。

    老朱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直到建文帝登基,李景隆却莫名其妙成了朱允炆的‘心腹。

    这一切的原因,皆应在抓周王的时候,就是李景隆带着兵配合的锦衣卫。

    这件事李景隆办的很妥帖,自然让朱允炆放心,认为这是自己人。

    这也是他放心将北伐大军交到他手里的原因之一。

    但朱允炆却没想过一件事,就是李文忠曾被自个儿皇爷爷收为养子。

    那就代表着,李文忠和朱棣,曾是兄弟。

    而李景隆与朱棣年龄相仿,虽是叔侄关系,但却是从小在一起玩大的发小。

    打朱棣,他李景隆真的愿意吗?

    答案是不会。

    而且,他不止不会动手,甚至准备大大的放水。

    如果说他看在和朱棣关系的份上,最多也就是在战场上划划水。

    最终让李景隆下定决心,不惜违抗皇命也要帮朱棣的原因,则是他的父亲。

    李文忠。

    前面说过李文忠和老朱的关系,对于这个养子、外甥,朱元璋自然十分信任。

    信任到什么程度?

    大明建国前李文忠的功绩不谈,洪武十二年(1379)的时候,朱元璋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兼主管国子监。

    这是什么概念?

    大都督府在改制五军都督府前,就是明朝最高的军事机构!

    而国子监则是文官们的摇篮,大明最高学府。

    一个国家文、武两个权力机构,老朱全都交给了李文忠,可想而知对其的信任。

    可以说在当时的整个大明,除了老朱以外,李文忠的权力仅次于太子朱标!

    但事情坏菜就坏菜在权力太大这件事上。

    老朱这么玩,李文忠就成了挡在文官们前面的一道障碍。

    有人奇怪,李文忠不是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吗?按理来说不是和文官关系应该不错吗?

    但错就错在,他李文忠不仅和洪武帝是一条心,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武将。

    你李文忠一个武将,居然管着我国子监文人?这成何体统?

    所以,洪武十七年(1384)的时候,李文忠莫名其妙的中毒死了。

    没错,又是中毒。

第492章 李景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