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水行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北京贡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场,也就是考场,考生号舍的所在地。

    号舍宽三尺,深六尺,内有两板,白天上为台、下为凳,晚上合并为床。考生一旦进入考棚号舍,坐卧饮食九天皆在此处。

    每排号舍之间称巷。

    近巷口环境最好,中间次之,巷尾是厕所,臭不可闻。巷尾考生,一边闻着臭气,一边还要夜以继日地写着八股文,真是以臭对臭,艰辛难以言表。

    明远楼旁有一棵元代古槐,据说是文光射斗牛的地方,所以又叫“文昌槐”。

    此槐长势形如卧龙,所以有些入场的考生,为了求得一个好兆头,都要在此拜上一拜。

    宋应星也不例外,在第六次拜过了“文昌槐”后,就正式下了考场。

    当所有考生都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院贡试了。考棚有外棘墙、内棘墙、砖墙,所以锁院贡试,又叫锁棘贡试。

    贡院的四角设有了望楼,用于监视考生。东、西砖墙又各开一砖门,门内有牌坊,东为明经取士,西为为国求贤。

    要是没有这两个牌坊,这贡院,像极了监狱。

    宋应星随着指引,来到了自己的考棚号舍。

    由于北京已是深秋,夜晚寒冷,所以钱谦益命人给每位考生发了一盆炭火。

    除了炭火,考虑到到考生会深夜答题,钱谦益又给每位考生发了一支蜡烛。

    上帝发明了光,可是好多文人却偏爱夜间写文。夜间,鸡鸭鹅狗猫都睡了,却是文人正起劲的时候。

    待试题发下来后,明远楼上响起了鼓声,考试正式开始,应试的举子们也以香计时,苦思冥想作起八股文来。

    宋应星的第六次春闱。

    第六次了,他脑海中想着贡院内的碑刻,但愿自己此次能够登科,最终自己的名字也能刻成碑文,名留千古。

    宋应星奋笔疾书的手,突然停顿了下来。

    这次科举入场,怎么没有见到那个《银瓶梅》的作者,钱千秋?

    宋应星突然想到了此人。看来,要么是人太多,没有看到他,要么真像张老樵说得那样,他就是个骗子,根本就没有下场。

    此刻,顾不上那么多了。宋应星定了定心神,继续拿稳笔杆,写了起来。

    他得对得起张宛儿,这可是特意在琉璃厂戴月轩买的一杆好笔。

    聚奎堂,钱谦益一边喝着钱千秋拿来的碧螺春,一边想着钱千秋。要不是喝着钱千秋的茶,想必钱谦益早就把这个人给忘了。

    钱谦益在开场后,自己已经亲自下场,在东西文场来来回回溜达两趟了,但都没有看到钱千秋的影子。

    莫非这个本家重孙没来下场考试不成?

    钱谦益怎么想,都觉得钱千秋没有不来的理由。既然钱千秋拿了那么重的礼,买了他的“一朝平步上青云”,不来岂不是白花钱了?

    钱谦益满脑子想着钱千秋的奉承之色。他不可能不来!或许是生病了?要么是这九千多个号舍,自己看漏了?

    钱谦益又喝了一口碧螺春,心中突然有些不安了起来。喜欢山水行记请大家收藏:

第211章 北京贡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