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网络舆论是可以操作的![2/2页]
苏东杰和舒元坤两人平时工作很忙,也不太了解互联网这种新媒体……听着他的讲述,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
不过,听着听着,舒元坤就陷入了深思。
“网络舆论不乏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声音,而且往往以更强烈甚至是极端的方式呈现这种道义力量。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老百姓还是非常善良和嫉恶如仇的。就好象这次很多人批评我为富不仁,欺压人民教师……我相信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舒元坤突然打断了关毅的话说道:“不过,社会主流人群的网络参与度偏低,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人群又无法反映社会主流舆论……这种网络舆情的非主流特点,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啊!”
以前,舒元坤也从多方面了解到,网络上的舆论“批评的多,肯定的少”,这似乎和民间老百姓比较喜欢“发牢骚”的特点比较一致。
但听关毅诉说自己的事情,却让舒元坤想到了这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舆论导向!
网上各种舆论交锋,常常会出现负面舆论压倒正面舆论。
其原因在于负面新闻、负面事件、负面话题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容易诱发人们的好奇本能,引发人们的探究讨论,而且一般情况下人们发表批评性意见要比发表肯定性意见的动力更强。
由于言论尺度较传统媒体宽松很多,网络媒体常常通过大量登载、炒作各种负面新闻来吸引眼球,提高网站点击率,这是网络舆论负面性特征形成的基础。
其次,这种情况也是参与制造网络舆论的人群自身因素所致。
一些现实境遇不佳的网络舆论参与者对社会有负面情绪、负面心态,往往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社会、解读现实,在网上自由发表各种批评意见成为他们发泄不满的主要方式。
另一类网络舆论参与者则往往把批评作为展示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形式,甚至“为批评而批评”,这是负面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
而当一个热点事件出现,负面评论增多,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从中“带风向”。负面舆论场一旦形成,就会自行强化。
如果这时候,没有正向的引导,正确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加上大多数网民选择沉默,就造成了批评性意见一边倒的态势。
这种负面舆论场又形成一种压力,进一步削弱了网民发表肯定性意见的意愿和勇气,使得正面舆论更加式微……看来如何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是个大问题啊!
想到这里,舒元坤沉声说道:“你们先聊,我去打个电话。”
第562章 网络舆论是可以操作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