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帝指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千零四十三章 《红杏出墙记》[2/2页]

    其实,说起来男人长得丑陋没有关系,有自己的事业也行,而这武大郎只是个卖大饼的;男人丑陋又没事业也没关系,最起码他还要有男人最基本的功能,偏偏这武大郎既长得丑陋,又没有事业,还没有男人最基本的功能,否则也该留下一男半女。难怪这潘金莲见到了武松之后直言不讳地夸他说:“武松生的这般长大,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怎地晦气!据说武松,大虫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气力。”在潘金莲的眼睛里,只有武松的“这般长大”和“好气力”,说明她渴望拥有一个健全的男人,渴望拥有美满的新生活。然而,不解风情的武松却严词拒绝她隐藏在心中已久的渴望。

    直到遇到了那个既长得好看,又有事业,还有男人最基本的功能的西门庆,只是那个时代的女人不能离婚,也不能休夫,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若是自己她长得丑也就罢了,丑女配丑男天经地义,偏偏自己又长得千娇百媚。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女子都可以过着“性福”的生活,为何自己不可?因此,她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想为自己活一回。

    男人们总说,孩子总是自已的好,老婆都是别家的好。很多“红杏出墙”的女人,在家连叫哥都要使劲地咬着牙齿不敢吭声,可是到了情夫那边,如狼如虎的她就如鱼得水。身为平民百姓的潘金莲如此,而深居皇宫的女人也是如此。

    北齐王朝的胡太后有一句名言是“为后不如为娼”。原因是这位太后还是皇后的时候,她的皇帝丈夫最宠爱的女人是嫂子李祖娥。武成皇帝因此常常留宿在昭信宫,而将胡皇后冷落在一边。生性饮弹的胡皇后耐不住寂寞,竟然与宫中“诸阉人亵狎”。当时,武成皇帝最亲信的大臣是给事中和士开。因此经常出入武成皇帝身边的和士开很快便引起了胡皇后的注意,她开始频频向和士开抛媚眼。和士开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自然非常乐意与胡皇后亲近。两人因此一拍即合,很快便勾搭成奸。后来,她又以“念经”为由公然把和尚招到宫里来解决自己的性需求,古代的和尚。北周灭了北齐之后,胡太后就带着自已二十岁的儿媳妇到长安城里做青楼,她认为“为后不如为娼有乐趣”。

    男人可以找着各种借口出轨偷情,但女人是不会轻易“红杏出墙”的,除了天性不甘寂寞,大部份女人都会安份守已。如果每个女人的家庭都很幸福,儿女懂事,丈夫疼爱,新生活和谐,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红杏出墙的女人了。如果潘金莲有一个像武松那样的丈夫,她也不会红杏出墙;如果胡太后嫁给了一个懂得照顾她疼爱她的男人,即使不是什么皇后皇太后,也不会沦落到想去做一个青楼女取乐。“为后不如为娼有乐趣”,胡太后“红杏出墙”到如此境界,无疑比平民女子潘金莲更高一筹。

    想来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缺少这样的女人,她们都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做的事各不相同罢了。自己的女儿做出了这样丑事,当爹的自然是想要掩盖这事,而不愿不这事闹大。“家丑不可外扬”是大地朝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传统大地朝人的一个生活准则。其实,家丑是家里的丑事,当然不体面、不光彩,我们自然不会愿意将家丑告诉他人或对外曝光。

    “家丑外扬”招致外界非议、奸人所乘、矛盾激化,从而损毁家族声誉、破坏家庭和谐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显然,这本难念的“经”里就可能藏圬纳垢,或者说,隐含了家丑。我们大地朝人历来看重家庭亲情,家人就是亲人,亲人原本就是家人。以家人一体感为基础,我们每一位家族成员自然倾向将家丑看成自己的丑事,同时也将每一位家族成员个人的丑事看成家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通常不愿意将家丑外扬,算是一种集体荣誉感吧。

三千零四十三章 《红杏出墙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