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后的村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石寨说蓝总,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呀?这疙疙瘩瘩长长短短的,都是些啥东西?蓝总说,也没啥,来了,顺便给您和大伯带来一些生活用品,都是吃喝穿戴的小东西。不过,还有一样对你们来说倒真是好东西。魏长庚说,生活用品又不缺,啥儿都有,还叫你们这大老远的劳心费神。你说还有啥儿好东西?到底是啥儿好东西呀?蓝总说,太阳能灯,再也不能叫你们靠蜡烛松明儿照明了,装上这家伙,不用从山外拉电线,你们就能用上电灯了。魏石寨说,这可真真是好东西,以前只在收音机里听说过,老贵了吧?魏长庚说嗨呦,瓦罐村人老几辈儿都没有点过电灯,你这回真要叫我们点电了?蓝总说真的,真的要让你们用上电灯了!王主任说,这可是蓝总自己个掏腰包,没有花公家一分钱,他说魏大爷是革命老功臣,革命都成功六十多年了,老功臣还没有用上电,还在过着原始社会样的生活,就自掏腰包买了这东西运进山里,彻底解决您们的照明难。张局长说,听蓝总讲述了您老人家的故事,我们都感动的不得了,本来我要以单位的名义给您捐献这些设备的,可是蓝总死活不让,他说他要尽一份亲戚的心意,我们是恭敬不如从命呀!刘馆长也随声附和着,说像魏大爷这样的老英雄老功臣,国家就应该养起来,咋能还在这深山里过着这么艰苦的生活呢。魏长庚说,那些都是陈谷子烂芝麻了,不提了,不提了,比起我那些连性命都没有了的战友们,我这心里就满足得不得了啦,能活着,比啥儿都好哩。

    “魏大爷那一代人,思想觉悟就是高,这是咱们后来人没法跟他们那一代人比的。”一屋人都在唏嘘着感叹着,这发自内心的唏嘘感叹声,就如这春日里明媚温暖的日光,咣咣当当掉落一院子,铺满一脚地。

    屋里人在说着这呀那呀的话儿,院子里的年轻人就在请示了魏长庚和魏石寨后,确定了挖埋太阳能电杆的地点,开始忙将起来。他们让主人找来?头铁锨,挖坑的挖坑,安装的安装,不到一个时辰,一根由三圪节儿白色钢管连接而成的高约六米多的电杆已经挺直矗立在院子里,固好根基,年轻人又爬上人字梯,安装了太阳能灯臂灯罩,那伸出的灯臂儿,活像人的一只手臂,“手臂”的顶端是一个椭圆形的灯罩,如一只掌心向下的手。灯臂接点往下约一人处,安装了两块比大书本儿还大了两圈儿四四方方的板板,面向正南。魏长庚问那是个啥家伙?蓝总说那就是太阳能板,全靠那东西接收太阳能,然后才能发电,灯才会明。这当儿,灯杆儿上的安装工作已经结束,只见几个年轻人又把一根电线从太阳能板板处扯进魏长庚跟魏石寨合住的卧室。魏石寨说,这电还能送到屋里?魏长庚啧啧地咂着嘴儿,说不光院子里能点灯,屋里也能点上灯?又没个发电机,这电够用?蓝总说,够用,够用,现如今都是节能灯,一个灯泡只要十瓦八瓦就够了,不像以前一个灯泡几十瓦上百瓦。张局长说,这都是高科技,不费电的。魏长庚和魏石寨听了,就把眼瞪得铜铃儿样,就把嘴张开长长久久不会合上,瞪着的眼窝和张开的嘴巴,就那么年年月月地固在那里,释放着没穷没尽的万万千千的感慨和惊叹。

    一切安装完毕,都说今儿阳光格外给力,都说赶天黑一准灯就能亮能明哩。

    晌午饭毕,魏长庚和魏石寨应约领着一干人等走进瓦罐村。先是在村子里走了一周遭,看了一周遭,议了一周遭,叹了一周遭,然后是魏石寨掏出一把把老锈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尘封的大门二门,吱吱扭扭的开门声就响了一村一坡,伴了吱扭声应声落下的积尘就呼呼啦啦掉落一身一脚地,因了那保存完好结构完美做工精湛特色独到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而发出的一声声惊叹,更是装了一村一院一屋。他们边走边看边记录边拍照,仿如一群专致农业科技研究的科学家步入了一个果实累累的农业科技园,有看不完的新奇,有记录不完的亮点,有收获不完的果实,有听不完的关于这些果实的故事……

    “以前只是听说瓦罐村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到底啥样儿,谁也说不清楚,今儿一见,果真叫我大开眼界!”张局长不无感慨。

    “我以前来看过,当时却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和意义,也没有在这方面多留意。”刘馆长自嘲说。

    “我是不止一回来过。早先这里人还没有搬走,只是来看看了解了解,毕竟是一处古代民居,做文化工作的不能不关心一下。去年秋冬时节,村里人都搬走了,我又来过一回,心想这么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不能扔在这深山老林里没人管。”王主任说,“来了,却发现魏大爷跟魏大叔两个人还守在这里,心里就踏实了,哪怕是最后一户人家,哪怕是最后一个人,这处古建筑也不会马上因失修而倒塌颓废。就给镇里领导呼吁保护一下,然后搞点旅游开发……可是,镇领导做的都是出政绩的工作,对于我的呼吁一直未予答复。”

    “我是去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雪天里跟一干人等走进瓦罐村的。到了瓦罐村,就结识了大爷和大叔,就结下了大爷这门亲戚,我还通过他俩认识了瓦罐村,更对瓦罐村的久远历史和厚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蓝总说,“如今国家对古村落保护有了政策,我们应该借着这股东风,把咱的瓦罐村保护好,在保护的同时,还要开发利用好,让古老的民居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古民居文化与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联姻成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你们说的大道理我也不大通晓,我跟我侄子就想着瓦罐村这好的东西不能败坏在我这一代人手里,这可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败坏了老可惜哩!”魏长庚说,“我们也没有其他别的法子,我们就想守在这个地场,在我们临死前不能看着瓦罐村倒了塌了废了。”

    “大伯说的都是实情,依我俩的能力,要想长长远远保护好瓦罐村,恐怕是难哩,政府不出面,我俩死了,这瓦罐村恐怕就要倒塌了,就要荒废了么。听你们这一说,瓦罐村算是有救了,我俩死了也能圪挤上眼窝了。”

    一群人听了俩老人朴素如泥土平淡如白水热烈如火焰的话,一个个惊得张大了眼睛和嘴巴,他俩的每一句话竟如重锤样击打着每个人的身,如洁净的泉水样冲刷着每个人的心,如烈烈的活样炙烤着明亮着每个人的灵魂。他们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两个土头土脑衣着简朴的老人跟高尚和伟大联系在一起,然一群衣着整洁入时的山外人透过这两个衣着简朴的山里人的言语,穿透他们裹满泥土和岁月风尘的躯壳,却看到了两颗熠熠闪光的金子般的心……

    夜幕降临的当儿,几个年轻人调试好了太阳能灯,小院落里,低矮黢黑的屋里,破天荒亮起了奶白色的电灯,这是瓦罐村有史以来第一回用电灯照明。魏长庚和魏石寨千恩万谢,执意挽留,然一群人还是被一阵突突突的引擎声带走了,走进深厚无沿的夜幕里!

    老黄追撵着那陌生悦耳的机械声,终因体力不支而返回。他把黑夜当成白天,兴致极高地在院子里屋子里蹦跳着,撒着欢儿,因他从来都没有在黑夜里享受过这般明亮,如奶汁,如清泉,如童话……装满一屋,洒满一院一脚地。

第33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