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后的村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光下,两个光头老汉坐在一根长条板凳上享受着日头爷儿送来的温热。老黄则在墙根的温暖里舒展着身子悠闲地睡着,仿如睡在一床暖被里一般。魏长庚背靠院墙迷迷糊糊打着盹儿。魏石寨则把两眼越过院墙,久久远远地凝看着,凝看着层层叠叠的远山近岭……

    一九四九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魏石寨在后山垴的古石寨上落草出生。幼时,魏石寨并不知晓他因何不在自己个屋里出生,而是生在那个荒山野岭的古石寨上。直到长大后,他才从他妈他大那里得到了答案。

    就在魏石寨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一九四八年,卢西县城已经解放,而距县城西边八十多公里的九龙山脉一带,土匪恶霸凭借着这里的重重大山作为天然屏障,纠集在一起,与人民政府负隅顽抗,还时不时地进城入村抢掠骚扰当地百姓。为了彻底干净消灭这些残匪,人民解放军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于一九四九年春节过后展开大规模的剿匪行动。原本封闭宁静的瓦罐村,就成了那伙土匪恶霸与人民解放军负隅顽抗的最后一道防线。正月十五一过,土匪就要进入瓦罐村的传言就在村里风传,弄得一村人惶恐不安。正月二十八那日,瓦罐村赵姓人家在山外的一个直近亲戚忽然跑来报信儿,说一股大约二三十人的土匪就要进入瓦罐村,他说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抢在土匪前面,走小路来到瓦罐村,为的就是给大家透个信儿,叫各家各户都赶紧躲躲,省得遭受土匪祸害。报信儿人来到瓦罐村时,正值早饭时分。消息一传开,瓦罐村二十几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登时乱作一窝蜂。村里管事的几个脸面人物急忙把各家的当家人召集到村头的黄楝树下,商定只带一些值钱物件儿和生活所必需的锅灶口粮和少量换洗衣裳,带不走的值钱东西,能藏的就藏,能埋的就埋,限半个时辰,全部撤离瓦罐村,躲进距瓦罐村十五里之外的卢古王寨大岩洞里。魏石寨是在十四岁那年才亲自去了一趟卢古王寨,还钻进了那个传说里又大又暖和的大岩洞。去过之后他才知晓,当年瓦罐村人为了躲避土匪,为何选择在这里暂且栖身的缘故了。原来这里曾经是远古时期当地一个原始部落——尊卢氏部落生活栖息的场所。古寨三面悬崖峭壁,一面背靠九龙山脉主峰,通往山寨只有一条隐蔽小路,且曲折难行,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当日村人拖家带小,急急慌慌向着古寨撤离。那当儿,魏石寨在他妈魏郭氏肚子里将满九个月,魏郭氏的肚子上似扣了口大锅样,走走动动十分不便。为了保住胎娃不致早产,几个青壮小伙轮流抬着门板上的孕妇一路颠簸,历尽千难万险,才把孕妇抬上卢古王寨。上寨路上,青壮劳力背粮食担担子,负重前行,妇女儿童扶老携幼。日上三竿出村,日嗑西山才陆续抵达古寨。为了防止土匪进入空无一人的瓦罐村后丧心病狂寻找追撵村人,村里组织二十几个年轻人在通往古寨的一处险要隘口看守防备,在隘口两旁的山腰上,还准备了古时打仗用的擂木炮石样的“武器”,枕戈待旦,严防死守。原来,村人在进入古寨后,就将人群按男女老幼进行了明确分工,十六岁以上青壮男劳力负责安全防备,妇女负责生活饮食,十六岁以下孩童负责照顾老弱病残。魏郭氏情况特别,就由她男人魏长根和婆婆魏卢氏负责照看。

    经历了大半天的折腾颠簸,来到卢古王寨的魏郭氏感觉肚子一阵一阵儿疼得厉害。

    “怕是要早生了哩!”魏卢氏看着睡在门板上的儿媳妇说,“支锅烧水,准备停当,万一要是生了,省得手忙脚乱。”

    “中,妈,那你在这招呼着,我去烧水了!”魏长根抹一把脸上的汗,风风火火走了。

    待魏长根提着一桶热水急急慌慌回来时,魏卢氏却松松缓缓说,这阵儿不大要紧了,看来不会早生了。

    一村人皆住进山洞里。山洞里比瓦罐村的土房土屋暖和多了,只是越往里走,光线就越暗,蜡烛松明儿燃烧后的黑烟,熏得人鼻窟窿黢黑,就连吐出的唾沫也是黑的。

    第二日半早起,轮班守备垭豁口的人传回消息说,那帮窜进瓦罐村的土匪果然气急败坏追撵到了山下,在垭豁口被守在那里的瓦罐村青壮年男人用木头杠子、石头蛋子给打回去了。

    魏石寨在长大后才听说,他从他妈肚子里往出拱的当儿,正值土匪在瓦罐村跟解放军周旋对抗的紧要处。

    一九四九年的二月初二,天上没有响雷,瓦罐村却响着枪声。躲在卢古王寨的村人,老远就能听见时密时疏的枪声,就在那仿如天外样遥远的枪声停歇的间儿,魏石寨就“哇哇”哭着来到人世间。

    第二日,当地政府派人来传信儿,说土匪已经歼灭,村人可以尽管放心回屋里了,一村人就归心如箭,瓦罐村的老老少少在不到一个时辰就走得不剩几个了。然,才出生的魏石寨和月子里的魏郭氏却被留了下来——因月子里日子太浅,月子婆娘不可随便乱动,一怕伤风,二怕颠簸,再则胎娃太小,就如那才从脚地里拱出来的嫩芽芽小苗苗,命儿细得还不如丝线粗,经不起一星半点周折,需好好将息,等过了五天七天,月子婆娘缓过神儿了,嫩芽芽小苗苗壮实一些儿了,才能动转挪腾。除了魏石寨一家,村里还特别留下两个壮劳力,在山洞口做守卫,以防野兽野物窜进洞里,伤害到那个小生命。

    “他大,给娃儿起个名儿吧!”头上裹着羊肚手巾、脸色蜡黄的魏郭氏对魏长根说。

    “这……起个啥名儿哩?”魏长根为难地把在场的人看了个遍,抓耳挠腮,“这娃是二月二生的。二月二,龙抬头,又是在这石洞里生的,不中就叫个石龙咋样?”

    “不中不中,”魏卢氏把手摇得跟蒲扇一般说,“不敢叫龙,龙太大,对娃儿不好么。”

    “就是就是,这一说,我也觉得不好,要叫得叫土一点儿小一点儿的,对咱娃儿好哩。”魏长根赶紧改口说。

    “不叫石龙,那就叫石寨咋样?他是在这石寨上生的,就叫魏石寨就中!”魏长根又说。

    大家一听,有的沉思冥想,有的点头赞许。最后经过一家人合议,一直觉得叫石寨比较好,既土气,又有纪念意思。于是,“魏石寨”就成了魏石寨的大名,石娃是他的小名——这些,都是魏石寨在长大以后才听大人说的。

    日头平南偏西的当儿,村路上往山那边去的香客的脚步渐渐稀了淡了,而往回走的脚步却越来越稠着密着——去的人满脸写着祈求与渴念,而回来人的脸上则漾着轻松与希冀。

    其实隔山的土地庙,魏石寨跟魏长庚也是去过的,听说那尊土地神有求必应,不管求官求财求子求学,都十分的灵验,所以魏石寨跟魏长庚就过去看个究竟。去了就真的开了眼界了——建庙的那个村子叫土地岭,从二月初一开始,就有方圆附近百里之内的香客洪水样往土地岭村涌来,或搭建窝棚,或借宿村民家里,在村子里住下,然后等到二月初一后半夜交过初二,这些香客就一老嗡儿波涛汹涌着聚集到土地庙里烧高香,放鞭炮,一波挨一波跪地膜拜……都说越早烧香叩头,土地神就越灵醒。土地神灵醒了,啥儿都会灵验准确。越往后来,烧香磕头的人太多了,土地神也不灵醒了,啥儿也都不甚灵验不甚准确了!平日里宁静如一潭死水样的土地岭村,从那一刻起就如涨水起潮样,那“水潭”就越聚越满,大有溢流翻坝之势,水面也变得躁动不安,庙前庙后也变得一地难求一香难买了。至于到底灵验不灵验,魏石寨跟魏长庚就不得而知了,因他俩就是来看个热闹而已。

    初三一黑夜到天明,返程的香客络绎不绝,村路上又在响着起起落落时断时续的脚步声,这脚步声通过地面,传导到炕上,再传进魏长庚魏石寨老黄的耳朵里,如川流不息的过街队伍,又如一条流流停停停停流流的小河,在他们那如梦似幻的世界里流动游弋着……

第29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