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85:温馨满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7章 机会来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63小说]https://m.163xs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滨江日报社。

    苏儒林正在办公室,奋笔疾书。

    自从上次在滨江日报上转载了,川省药材公司转制那篇报道,并且还写了编者按。

    最近社长在大会小会上,把苏儒林树立起正面典型,说这才是作为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舆论的喉舌,必须要不断挖掘新的素材,为改革开放加火添柴。

    同时也要敢于做舆论的急先锋。

    同时号召滨江日报全体,学习苏儒林这种攻难克坚,敢为人先的精神。

    然后又教给苏儒林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针对滨江这座省会城市,如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带头引领的积极作用。

    同时给下边的地级市,树立垂范作用。

    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开好这个头。

    苏儒林对社长安排的任务,自然要全力以赴的完成。

    只是内心对社长前后态度的巨大变化,确实感觉有点迷。

    在转发川省那份改革创新报道以后,社长当时看到苏儒林的编者按,当时脸色就不太好。

    尽管在报社里,社长是当之无愧的一把手,不过总编作为二号人物,就连社长也要让三分。

    尤其苏儒林本身才华横溢,在滨江市乃至省内外,声名远播。

    在滨江日报社威望甚高。

    所以涉及到所有新闻稿件,总编最终审核后就可以直接发表。

    社长也是后来才看到那份报道的。

    后来社长也单独找过苏儒林交流过,说苏儒林还年轻,前途无量。

    做事情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要太过于激进。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还是亦步亦趋的跟随国内省内的大环境。

    千万不要标新立异。

    否则容易枪打出头鸟。

    苏儒林当然知道社长所指,不过却也不以为然。

    在其位谋其政。

    自己作为滨江日报的总编,看到别的省市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滨江却是一潭死水。

    他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潭死水激活。

    结果两人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

    不过时隔几日,社长的态度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单独来到苏儒林办公室,让他针对改革开放的思路,让他拿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出来。

    还让他解放思想,放开手脚。

    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包袱。

    苏儒林尽管感觉有些不解,不过听社长说这是上边领导点名要看的。

    苏儒林自然非常重视。

    况且关于改革开放的话题,恰恰也是他一直想要做,而没有开展的。

    于是就开始奋笔疾书。

    不过从昨天到今天,尽管是几易其稿。

    不过感觉写出来的东西,还是缺乏事实依据,相对还是过于空泛。

    这让平时,自视甚高的苏儒林,相当的郁闷。

    毕竟那些沿海地区,开放火热程度,自己并没有亲眼所见。

    就算是有些长三角地区的内陆省份,自己也没有去实地调研过。

    头脑里素材空空,就算是妙笔又如何能够生花呢?

    对于平时异常严谨的苏儒林而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些道听途说,要是写到新闻稿件里,如果经不起推敲,岂不是贻笑大方。

    自己丢人事小,不过要是误导了领导和民众的思维,那岂不就成了胡言乱语的罪人。

    就在苏儒林撕碎第五稿以后,看到堆满烟头的烟灰缸,再次点起一支烟。

 &nbs

第327章 机会来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