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当生死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四章 未来的道路[1/2页]

    姑苏城。

    战后一个月。

    选才大典选拔出来的三个顶尖人才已经直接受到了封赏。

    其他四十七名终极榜单上的人才也得到了重用。

    就连进入第三轮考试名单的那些学子,也个个都安排了职务。

    整个姑苏城的文官官僚体系已经初步搭建完成。

    其中,新科状元季玺臣被认命为刺史,是为姑苏城最高行政长官,总理城内一切事务。

    新科榜眼杜贤义被认命为司马,是为姑苏城内二号人物,专管钱粮、马匹、土地、户籍诸要。

    新科探花秦俊峰则被任命为长史,是为姑苏城内三号人物,专管民生、水利、农桑、教育诸要。

    在这三人之下,又分别设立各部衙门,由剩余四十七人各管一部。

    在这四十七之下,则是近五百人的普通官僚队伍。

    这些普通官僚,就负责对姑苏城内日常秩序的维护和协调。

    当然,在这五百人之下,还有一大批辅助人员。

    这些辅助人员,就是遍布在城内各个街区、坊、镇的低级小官。

    这些小官就是里长、镇长之类的人物。

    在里长、镇长之下,还有村长、族长之类的不入流人物。

    正是这些人,构建起了姑苏城的文官体系。

    自此,姑苏城的管理,由莽军的军事化管理,转为文官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有了这套文官体系的帮助,邱索他们也就不用对姑苏城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亲力亲为了。

    邱索、南天鹤、褚北湖的工作重心,也就再次回归到莽军身上。

    其实,邱索他们本身是军人,对城市建设、发展民生之类的,肯定不像季玺臣他们这些文官那么得心应手,于是,行政权力的移交也就在意料之中。

    用邱索对季玺臣、杜贤义、秦俊峰的话说就是:

    “姑苏城从此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要把它建设成一座真正的大都城!未来,姑苏城将成为整个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我希望你们都能名垂青史,未来在姑苏城的历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笔!”

    季、杜、秦三人同声答道:“谨遵君命!”

    ……

    战后第四十天。

    姑苏城已经完全由文官系统开始运作。

    邱索将莽军全部撤出,除了几处最高城楼由民兵把守之外,姑苏城里已经看不到任何军事化地点痕迹了。

    而季玺臣这些文官,也不负邱索期望,短短时间之内,就将姑苏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特别是姑苏城的商业发展,简直呈现出了井喷之势。

    之前,由于姑苏城连遭战乱,整个商业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边缘,但自从季玺臣接手以来,商业出现了巨大的转机。

    这一点,单从沿街店铺生意的火爆程度就能看得出来。

    以前的店铺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但现在,店铺里都是人满为患,很多商品一出场就被抢购一空。

    当然,这些开店的和买东西的,大部分都是从泰来镇移民过来的。

    这些泰来镇移民用自己的钱财推动了整个姑苏城商业的发展。

第九百三十四章 未来的道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